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眼于小说文类与文体分析,以中国现代著名浪漫诗人的小说作品为研究,选择较有代表性和个人特质的郭沫若、徐志摩、冯至、顾城四位诗人的小说文本,使用文类分体分析的方法,分别作人物与性格、故事与情节、章节与结构和字词与语言的分析,旨在通过四个部分总结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作品中存在的与同时代主流创作不同的诗人式探索,集体呈现出侧重本体化的表现,以及小说各要素均带有浓郁内指性的特质。
第一章主要从人物类型和人物心理描写两方面入手,通过作品统计分析,指出其相对单一固定、与作者实际生活相近的一类人物作为小说中心人物,突出人物心理描写,表现出诗人小说家将外部世界内化、人物成为作者情感体验再创作的载体的集体倾向。第二章集中分析郭沫若小说中的“回忆加现在进行”和徐志摩小说环境中大量暗示作用的隐喻,分析中国现代诗人小说在叙事模式与故事情节环境中以体验带动叙事以隐喻烘托环境的特点。第三章着重选取顾城的《英儿》和冯至的《伍子胥》两部作品,总结发散式结构与单元式结构这两种诗人小说的结构形式,对比同一题材诗人与非诗人小说家对小说开端、高潮、发展、结局的不同安排技巧,分析小说创作打破常规叙事顺序和篇幅分量的艺术效果以及对小说创新的启发意义。最后一章主要分析作为优秀诗人的创作者带入小说中具有明显诗歌特征的语言特点,徐志摩的华丽、《伍子胥》的象征和《英儿》的意象,这些富于诗歌语言特征的语言赋予了小说鲜明的形式美和含蓄的意境美。
本文认为对于以现实主义为主流,以“典型人物的典型故事”来反映社会矛盾作为常规思路的小说创作来说,中国现当代诗人小说所体现的文体特征,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另一类发展的可能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