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珲春市作为我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具有重要生态战略地位的边境城市,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维护地区生态平衡中发挥突出作用。境内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特别是以东北虎、豹、梅花鹿、红豆杉等种群为典型代表的生物种质资源在东北亚地区物种多样性及稀缺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珲春市在实现其“边界贸易口岸城市”功能进程中,特别是响应“一带一路”“中蒙俄大通道”经济战略背景下,协调经济对外开放与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成为地区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基于此,本文以珲春市境内重要物种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其1999年以来物种生境景观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人为干扰对景观格局变化影响机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并构建珲春市物种保护生态安全格局。本研究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区域背景两个方面概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并对生态安全及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步骤方法进行了综述,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运用景观指数法对1999年-2015年珲春市重要物种保护区景观进行时空分异研究,并根据排序法进行景观演变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10年以来景观破碎化趋势显著,人为干扰因子为景观格局演变重要驱动;为景观演变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运用广义相加模型定量进行人为干扰对景观演变作用机制探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对景观破碎化作用机制最突出,干扰度决定景观变化过程、程度及变化趋势。第四部分: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珲春市物种保护生态安全格局,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珲春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对应土地管理布局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