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档案馆在原有传统服务的基础上,亟需利用微平台,向用户提供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参与、双向互动为途径,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信息资源共享为全过程的,更加公正、便捷、高质量的服务。档案馆微服务是档案馆服务转型的重要举措。新公共服务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理论等为档案馆微服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大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推送技术等为档案馆微服务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新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使得档案馆微服务呈现出个性化、主动性和交互性的特点。笔者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等方法对档案馆微信、微博、APP等从总体情况、服务内容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发现档案馆微服务虽然横跨多个微平台,账号数量也较多,但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个性化、专业性、特色性等方面普遍不足,与政府、企业微服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对此,笔者结合相关案例分别在微信、微博、APP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将这些具体措施综合归纳与概括,提出档案馆微服务的体系模型,为档案馆微服务发展提供模式指导。档案馆微服务模型应包含6个层面,即制度架构层、技术支持层、服务团队层、服务内容层、用户群体层和评价反馈层:档案馆首先建立起微服务的制度架构,为微服务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并通过组建由档案专家和普通馆员组成的微服务团队,借助微信、微博、APP等微服务平台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推送等微服务技术支持,为用户群体提供馆藏资源、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内容,同时还要收集用户对档案馆微服务进行的评价反馈,从而对微服务的制度架构、技术、服务团队、服务内容等提出改进措施。档案馆微服务应从理念、内容、方式、团队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树立微服务的理念意识,组建微服务的专业团队,精创微服务内容,在个性化、主动性、交互性上下功夫,从信息安全、资金、技术等多方面为档案馆微服务提供保障机制,并朝着智慧型档案馆、协同式微服务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