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丝应援行为既是粉丝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也是粉丝社群的核心构建要素,因而理解粉丝社群需要关注其应援行为。本研究采用民族志研究方法,以王源粉丝社群为研究案例,笔者对王源粉丝社群及其应援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参与了社群组织的多项应援活动,在活动中对社群内60位粉丝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网络媒介时代粉丝社群的应援行为主体由主到次分为“大粉”、“普通粉丝”、“散粉”、“路人粉”,社群通过后援会、应援站等组织构建集体行动的深层次意义,对集聚于微博、百度贴吧和线上群聊的平台上成员进行动员,使得社群组织内部的成员的交往建立在相同兴趣和追求的基础,并灵活而高效地采用多种社会性工具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开展集体行动。应援行为由动员环节、组织参与环节、传播反馈环节三个关键环节组成,其中,动员环节是唤起网络行动内部成员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共意生产的重要过程,组织参与环节使得集体行动的虚拟与现实关系网络发生连接,传播反馈环节使得线下参与成员将行动成果反馈到线上,通过社群内成员的相互反应、彼此互动,不断自我累积与强化应援行动的效果。精神支柱、情感投射、能力提升......粉丝个体因为多种多样的心理选择参与应援行为,而在群体认同的过程中,应援活动一方面是他们现实社交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也充当了集体狂欢中情绪宣泄的出口。如今活跃在各类新兴媒体上的粉丝社群,利用网络获取资讯、聚集在粉丝虚拟社区并开展应援活动。这其中也体现了粉丝与商业资本的博弈关系。粉丝社群在进行现场应援、公益应援、生日应援等集体行动的过程中,不仅明晰了粉丝社群的组织边界,而且动员了集体资源,还建构了共同的价值观。但与此同时从媒体的报道中也能看出,如今社会对应援的评价还是两极分化的,这与应援中暴露出的乱象不无相关。本研究通过观察网络粉丝社群的组织结构和实践活动,以较具时新性的案例对以往学术界的研究进行补充,旨在引导大众更公平客观地看待网络粉丝社群的应援行为,并为更好地引导其积极、健康、成体系化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