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股发审制度的演进--一个制度变迁理论视角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国内外的新股发审制度,被广泛认可的有核准制和注册制。各国都是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本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新股发审制度,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实施的新股发审制度是核准制。  2001年,我国的新股发审制度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从此核准制沿用至今,可以说核准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证券市场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不过问题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没有间断过。广受诟病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超高募资等“三高”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恶炒新股、“壳资源”等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权利寻租、退市难、资源难以有效配置等问题也时常发生。而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早已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呼吁推进新股发审制度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均提出了要推行新股发审注册制改革。2017年4月22日,与注册制密切相关的《证券法》修订草案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新股发审制度改革的重视。那么,怎样做才能推进我国新股发审制度的改革,这才是重点。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去分析我国新股发审制度的变迁过程,目的是找到促进新股发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逻辑,为推动新股发行注册制的改革,寻求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和规划。  本文首先从理论入手,介绍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新股发审制度的概念及特点,对我国新股发审制度的演进过程进行归纳,对其制度变迁的动因和阻力进行分析,并结合注册制改革实施的条件提出具体建议。
其他文献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训基地建设效益的实现在于管理与运行,管理机制是实训地基的效能发挥的根本保障,是运行模式决定实训基地的质态优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食用油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我国大豆的进口量居世界第一,消费量居世界第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却没有获得与之对应
2011年以来美国国债危机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在2012年债务上限达到了16.4万亿美元,对美国和世界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将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文章第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进入生产全球化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各种资源,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许多中国企业利用跨国并购来实现自身的全球化战略,尤其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贫困的结构也逐渐变化,由财富分配不公引起的相对贫困问题越来越严重。文章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上阐释了相对贫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财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