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以往的研究大多都是关注于肿瘤细胞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关于肿瘤的间质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作用的报道尚不多见。PINCH(Particular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dine rich protein PINCH)蛋白是新近发现的LIM(Lin-11,Lsl-1,and Mec-3 proteins, LIM)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它参与细胞的黏附、迁移及生存等基础功能,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PINCH在大肠癌、乳腺癌、口腔鳞癌、肺癌、皮肤癌等癌瘤的相关间质中过度表达,并且在肿瘤浸润边缘表达更显著,同时在口腔鳞癌的研究中还发现伴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组的PINCH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这些结果都表明PINCH蛋白在肿瘤相关间质中的表达上调可能提示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强。然而有关食管鳞癌中PINCH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所以,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食管鳞癌组织中PINCH蛋白及CD31表达的检测,探讨PINCH蛋白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与间质中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其临床病理意义,以期为临床上判断肿瘤浸润、转移及预后提供一个新的生物学标志。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21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和4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CH蛋白的表达及CD31标记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1 PINCH蛋白在食管鳞癌相关间质中呈异质性表达,其阳性率为60.47%(26/43),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4.76%(1/2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在肿瘤浸润边缘阳性更明显。PINCH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理分期无相关性;淋巴结转移组的鳞癌组织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90%(10/11),未转移组鳞癌病例中阳性率为40.93%( 13/32),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组的鳞癌组织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3.33%(8/15),中分化组的鳞癌组织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68%(14/19),低分化组的鳞癌组织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9/9),三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2食管鳞癌组织中,癌区中微血管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癌灶边缘血管最密集,呈簇状,部分呈发芽状,MVD值为55.33±29.75,癌旁区组织中微血管区相对规则,但分布不均。MVD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3在所检测的43例食管鳞癌中,31例PINCH蛋白表达阳性的食管鳞癌的MVD值为49.88±31.07,12例PINCH蛋白表达阴性的食管鳞癌的MVD值为60.57±30.75,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INCH蛋白与MVD无相关性。结论:1 PINCH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因而提示PINCH蛋白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PINCH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病例组,而且在肿瘤浸润的边缘阳性更加明显,提示PINCH蛋白可能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PINCH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呈明显差异,分化程度越低,阳性表达率越高,表明PINCH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所以,PINCH蛋白可作为一个预测食管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肿瘤间质标志物,并对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2 MVD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3食管鳞癌中PINCH蛋白的表达与MVD值没有相关性,提示PINCH蛋白的表达不影响食管鳞癌组织中MVD的数量,PINCH蛋白与食管鳞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