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和以前对流行歌词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不同,重点在于对男歌手(包括成员均为男性的乐队组合,乐队成员不一定都是男性但歌手为男性的乐队组合)及女歌手(包括成员均为女性的乐队组合,乐队成员不一定都是女性但歌手为女性的乐队组合)所演唱流行歌曲歌词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及性别和认识的关系,本论文想要验证是否男歌手歌词中女性形象的否定、消极的程度较高;同时,又根据文化和认识的关系,希望能够对男女歌手所唱出的女性形象在美国特定社会文化背景(1960-2003)下的变化趋势有一正确的认识。由此希望揭示出对女性形象的认识是怎样受到性别和文化的影响的。本研究分析了1960-2003 年中涉及男女关系的流行歌曲(爱情歌曲/含有性意味的或是色情歌曲),为方便进行历时变化的对比,43 年被分为五个阶段,希望能够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一:1960-2003 的每一阶段中,男女歌手所演唱的歌曲词中女性形象的不同点是什么? 问题二:1960-2003 年中,男歌手词中体现出的消极否定的女性形象是否有一个历时的减少趋势?或是相反? 问题三:1960-2003 年中,女歌手中消极否定的女性形象是否有一个历时的减少趋势?或是相反? 问题四:整个1960-2003 中,男女歌手所演唱的歌曲中女性形象的不同点是什么? 并且就以上四个问题作出五个假设。其后对1960-2003 年期间“排行榜”中涉及男女关系的125 首歌进行分析。采用六个变量来分析歌词中体现出的消极的女性形象:柔顺性、支持性、感情联系性,依赖性,性对象和不平等性来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Likert 五点法来为歌曲样本编码。编码数据采用SPSS 软件(12.0 版本)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 1) 1960-2003 年四十三年间的每一阶段,男歌手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并不如我们所预想的比女歌手当中的更为消极否定。相反,在每一时期,对有显著不同的变量而言,除1996-2003 年阶段的“性对象”这一变量而外,女歌手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形象比男歌手中的更为消极、否定。2) 在四十三年间,男歌手和女歌手歌词当中刻板、消极的女性形象并没有如同本研究最初所假设的呈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