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现代政治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所谓政治认同,是指生活于一定政治体系中的社会成员对现存政治体系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基于特定利益而积极支持、参与政治体系的实践行为活动。作为社会成员和政治体系之间政治实践的联结,政治认同对于社会成员和政治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国既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又面临着政治、经济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期所引发的复杂矛盾,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公民政治认同问题日益凸显。当代中国能否顺利推行政治改革,能否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问题能否真正解决。因此,大力推进公民政治认同建设,实现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就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成为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要承担的重要政治使命和执政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我国公民在治理绩效认同、制度规则认同、意识形态认同等方面取得积极变化和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认同消解、虚假认同、危机性认同甚至不认同等问题。当前我国公民政治认同问题的出现,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而言,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构成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宏观影响因素,而利益结构的分化、政治文化的分化变迁、制度规范的缺陷以及公民个体的政治素质等则构成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微观影响因素。面对当前公民政治认同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不断推进我国公民政治认同。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在认识和尊重政治认同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坚持社会公正这一基本价值理念,以社会公正为诉求,围绕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具体而言,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快经济建设,奠定政治认同的经济绩效基础;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夯实政治认同的制度规范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政治认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强化公民政治社会化治理机制,提升公民个体的政治素质。只有这四个方面相互支撑,形成合力,才能顺利推进中国公民政治认同建设,才能不断坚定公民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公民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公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