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y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不仅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对人们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精准帮助和开展实效指导已刻不容缓。一直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以知识的讲授为主,没有体现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这一主要功能。学生“学而不信,知而不行”。倡导体验式教学这一创新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在实践中迁移知识,在感悟中升华知识。体验式教学以“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学生生活体验过程”为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时,只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规律的特点和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内在认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把道德知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指南,把法律知识内化为积极的法治理念,做到知行合一。本文的初衷是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和法律行为的转变,提高初中道德法律课程的实效性。体验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体验式教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论文将由四个部分组成:(1)体验式教学概述,其主要内容为体验与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和方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的不同点,以及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原因。(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具体应用。分为心理教育板块、道德教育板块、法治教育板块和国情教育板块四个板块进行研究,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资料,根据课程主题和性质采取最合适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和展开体验,是本文研究重点。(4)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在初中教授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提高《建筑识图与构造》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就要打破既有的“重理论轻实操”的局面,改变
向教授:您好!  眼看盛夏时节就要来临,面对色、香、味俱全的水果,请问向教授,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该怎么吃才能避免血糖的波动呢?  读者 张先生  张先生:您好!  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C、无机盐、水分和膳食纤维,这些对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已获控制后不要一概排斥水果,而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水果的含糖量选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浅谈了在教学中如何注重利用教学资源、重视教学过程及加强课后作业的生活化,让我们的英语课堂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也
孔子的学习观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六个内容:一、学习就是学而行之;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而不是装潢门面;三、学习是教师快乐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四、学习必须与行动反思相结
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型组织、知识密集型组织,拥有丰富的隐性知识资源。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进行隐性知识的管理,已成为高校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对隐性知识进行有效
本文分析了内涵建设的概念、内容和规律,并以惠州工业科技学校为例,论述了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具体发展思路及推进策略。
中职“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从2010年开始举办,比赛目的在于探索教学改革、鼓励教学创新,让教师用新技术、新思路、新模式来引领中职的课程教学改革。笔者两次参赛,同行们
摘 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误区,本文从“高素质”“职业性”和“多教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职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教师;专业课堂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关键。为此,我国高职院校已普遍实
摘 要:该文针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解知识难点、促进分层教学,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拓展教学空间等方面作了大胆创新的探索,使得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得到更好的整合,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73-03  数学内涵博
高校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具有自主性的德育实践、潜移默化式的德育养成、哲理化的德育积淀三个层面。高校教师应培养强烈的德育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及德育敏感性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