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经济带涉及九省二市,横贯中西、辐射南北,是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轴线,也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的重要抓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制造业是长江经济带的传统优势产业,如何紧密结合长江经济带实际,围绕《中国制造2025》总体战略布局,找准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升级的最佳突破口,促进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研究在科学把握全球贸易、全球价值链、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研究基础上,借鉴 Koopman 等人对总贸易统计口径的增加值分解模型,对我国 29 省市的国内贸易进行了增加值分解;计算了各省市各个部门的国家价值链参与度(NPA)、嵌入国家价值链的位置(NL)、国家价值链收益率(NY)、对国家价值链的控制力指数(NC)和基于增加值角度的显性比较优势(RCA),并对比分析了长江经济带11省市嵌入国家价值链的情况;通过14个制造业嵌入位置对参与NVC的收益率、对NVC的控制力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将14个制造业分为四类,且由此确定各个制造业沿NVC升级的方向;通过加入各方面影响因素指标,研究影响14个制造业参与国家价值链收益率和对NVC控制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升级的政策举措。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参与制造业国家价值链分工程度较深,大部分制造业的国家价值链参与度基本都在 50%及以上,且表现出逐渐加深的发展趋势;②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基本都从较下游位置嵌入制造业国家价值链,但西部省市特别是云贵两省会从中上游位置嵌入某些制造业(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国家价值链;③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对制造业国家价值链的控制力指数都普遍偏大,除极个别省市、极个别行业外,大多数省市对制造业的控制力指数存在逐步增加的趋势;④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制造业发展基础差别巨大,存在产业转移、产能转移和打造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协同发展空间布局的条件;⑤14 个制造业中,除了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外,其余13个制造业都应沿着国家价值链向上游升级;⑥制造业沿国家价值链进行产业升级受到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制造业,同一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存在较大差异。
本研究在科学把握全球贸易、全球价值链、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研究基础上,借鉴 Koopman 等人对总贸易统计口径的增加值分解模型,对我国 29 省市的国内贸易进行了增加值分解;计算了各省市各个部门的国家价值链参与度(NPA)、嵌入国家价值链的位置(NL)、国家价值链收益率(NY)、对国家价值链的控制力指数(NC)和基于增加值角度的显性比较优势(RCA),并对比分析了长江经济带11省市嵌入国家价值链的情况;通过14个制造业嵌入位置对参与NVC的收益率、对NVC的控制力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将14个制造业分为四类,且由此确定各个制造业沿NVC升级的方向;通过加入各方面影响因素指标,研究影响14个制造业参与国家价值链收益率和对NVC控制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升级的政策举措。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参与制造业国家价值链分工程度较深,大部分制造业的国家价值链参与度基本都在 50%及以上,且表现出逐渐加深的发展趋势;②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基本都从较下游位置嵌入制造业国家价值链,但西部省市特别是云贵两省会从中上游位置嵌入某些制造业(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国家价值链;③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对制造业国家价值链的控制力指数都普遍偏大,除极个别省市、极个别行业外,大多数省市对制造业的控制力指数存在逐步增加的趋势;④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制造业发展基础差别巨大,存在产业转移、产能转移和打造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协同发展空间布局的条件;⑤14 个制造业中,除了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外,其余13个制造业都应沿着国家价值链向上游升级;⑥制造业沿国家价值链进行产业升级受到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制造业,同一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存在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