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干教育培训形式 讲活讲透讲好党史故事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jun6422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共青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大责任,在全团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作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各地团校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全年培训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开展各类主体培训,引导团员青年了解党的百年历史,传承党的红色基因。

创新培训方式 讲活党史故事


  今年3月,在共青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动员会上,贺军科同志强调,要“依托各类红色资源和实践平台,多推出一些能够让团员青年参与进来、沉浸其中的学习项目,引导他们在体验和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党的历史、增进爱党之情”。为了适应团员青年的学习规律,提升他们的培训积极性,各地团校在创新开展党史教育培训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歌声中学党史。一首红歌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一部红色音乐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科书。利用红色音乐进行党史教育培训具有情感共鸣、情感互动的独特优势,团武汉市委推出音乐党课《光辉的旗帜 青春的使命》,通过“光明的火种”“理想的远征”“崭新的诗篇”“精神的坐标”“青春的壮歌”“时代的乐章”六个篇章,运用音频、视频等元素,以时间为轴,让学员沉浸式地了解《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学习雷锋好榜样》《不忘初心》等百年红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故事,感受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



  影视中学党史。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形象化、感性化的影视作品对青年能产生喜闻乐见的效果,包含其中的价值理念比较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去年以来,一批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深受青年的欢迎,如《红船》《觉醒年代》《1921》《长津湖》《功勋》等。一些团校在培训中设计影视教学环节,播放红色影片、优秀电视剧、经典纪录片等,邀请党史专家进行讲解,让学员回顾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通过感性体验来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书信中学党史。百年党史是一部奋斗史,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许多革命先辈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如见证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贺页朵的“宣誓书”、夏明翰的“就义书”、赵一曼的“示儿书”、卢德铭的“行军书”等),这些故事成为学习党史的鲜活素材。许多团校深挖历史资料,带领学员在书信中学党史。武汉市团校打造精品互动课程《品读红色书信 赓续红色血脉》,选取建党以来4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留下的感人素材,让学员学习、思考、朗诵,切身体会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感受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
  场景中学党史。“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的场景教学是党史教育培训的常见手段。各地团校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设计党史培训项目。武汉市团校与中共五大会址、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三乡工程”教育培训基地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校外党史教育培训基地。同时还收集历史文献及实物资料,建设“武汉青运史陈列展”,进行场景教学,通过文物、图片、实景、多媒体的多重展示,以史为镜,以史明志,让学员在有温度的历史场景中学习了解武汉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投身革命、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激发他们在新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避免陷入误区 讲透党史故事


  创新的党史教育培训方式改善了以往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有效提升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从更多的层面增进了他们对百年党史中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但是在创新党史教育培训方式的同时,要尽量避免陷入几个误区。
  避免党史教育培训表面化。百年党史是一部奋斗史、发展史、创业史,蕴含着深厚持久的理论力量,讲党史不能浅尝辄止,停留表面。讲故事是现场教学中常见的手段,故事的情景性和形象性減少了学员对灌输式理论授课的排斥感,学员听了故事,就学了历史。但是党史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讲故事层面,而是要通过讲故事来再现、解析、判断,让学员在故事中得到启发,引导其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理解和认识。同时要杜绝为搏眼球,用一些未经考证的野史资料信口开河,肤浅讲党史。



  避免党史教育培训片面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进行了艰难探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史教育培训不能片面化,既要讲党的辉煌成就,也要讲在成就取得过程中付出的巨大牺牲。既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也不能忽视之前的曲折探索。既要讲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也要还原他们的“平凡时刻”。要全面辩证地讲解党史和党史人物,同时也要旗帜鲜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避免党史教育培训形式化。党史教育培训要防止为完成任务应付了事,出现“人在心不在”等现象。在创新党史教育培训方式的同时,要注意避免一味求新而流于形式的情况出现,比如现场教学只让学员走马观花地浏览,不做细节和深度讲解;研讨教学为凑时间粗放管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结束;体验教学一味地讲究穿红军服、走长征路、吃南瓜饭,不关照历史,不进行深刻点评互动。还有一些培训没有分层分类的思维,面对不同群体,设计同样的培训形式,运用同样的语言表达,讲解同样的党史内容,这样的培训只会是徒有形式而无实效。   避免党史教育培训碎片化。百年党史波澜壮阔,内涵丰富。创新的培训方式从多个层面丰富了学员的认知,但是几个故事、几个影片、几次现场教学并不能完全呈现党史全貌。创新的培训方式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要通过激发兴趣来引导学员系统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所以,党史教育培训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系统课程来讲好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

加强自身建设 讲好党史故事


  为了更好地提升党史教育培训的实效,团校在创新培训手段的同时,更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强党史理论研究,提升培训的实际育人效果,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
  建立科学完善的党史培训课程体系。团校是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党史应该成为团校培训的重中之重。课程体系是实现团干教育培训目的的重要载体,团校可结合校内外专家资源,根据组织需求和学员需求,遵循主次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史培训课程体系,让学员通过主干课程系统地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通过分支课程多层面感受百年党史的精神力量。
  加强党史理论研究,用学术讲好政治。开展研究是做好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研究支撑,培训会变成人云亦云、不知所云。团校要加强党史理论研究,为解决学员的困惑做好学理的逻辑储备,提高培训授课的理论解释力和说服力。要把握好研究与培训的关系,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内容。同时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团校教师既要姓“马”,也要姓“共”,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讲台讲坛有纪律。
  提升培训的实际育人效果,避免流于形式。创新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现场教学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的浏览,而是要深挖历史资料,强调启发教育,注重体验效果,让学员在现场重温、体验,真正地思考、内化。影视教学要避免只观不感的热闹场面,在满足学员需求的前提下,引导讨论,引发思考,讲解点评,让学员从影视中感悟信仰的力量。研讨教学则要杜绝粗放管理,结合培训要求精心设计主题,规范研讨流程,让学员带着问题意识充分思考,深入交流,提出建议。同时要有分层分类的思维,针对不同的学员,运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设计各有侧重的党史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视团校培训师资队伍的培养。党史人人都可以讲,但不是人人都可以讲好党史。为了保证党史教育培训的质量,团校自身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党史知识储备,提升理论素养。除了书本学习之外,多参加党史理论研究活动,了解研究前沿,开拓研究视野。多借鉴党校在党史教育培训方面的特色课程、成功经验等。团校也要进一步畅通教师的晋升渠道,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完善激励机制,激發队伍活力。
其他文献
自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团余姚市委以“搭平台、重培养、助建功”为总体思路,通过“点线面”协同发力,为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支持,激发农村优秀青年发展活力,助推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从点入手,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  全方位凝聚返乡青年。积极发挥余姚市就业创业联合会、余姚市青企协等创业联盟作用,开展农村青年创业技能培训6场,创业沙龙4场,累计邀请20余名市内外优秀
期刊
非公有制企业是青年的集聚地,青年也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做好新形势下非公领域团的工作有利于发挥育人优势,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升青年职工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理解人、尊敬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提高企业凝聚力;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塑造积极进取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青年职工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规矩意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期刊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中国铁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主战场,始终以安全生产为底线,时刻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努力兑现经营生产指标,矢志不渝推动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海拉尔车务段团委聚焦共青团组织主责主业,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国铁物资采购平台建设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发挥“小蓝鸽”青年志愿者服务主责主业、突击攻关作用,为实现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建强堡垒“助力
期刊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講话中对中国青年的青春寄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强志气,就是要志存高远有理想。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诚然,当代青年面临诸多现实挑战,社会形态多元、社会思潮多变等因素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之路增添了“变数”;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期刊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作为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服务患者、服务社会,是坚持医院公益性基本属性、落地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途径之一。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团委围绕医院服务提升中心工作和政府指令性安排,深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活动、医疗健康义诊活动、学雷锋导诊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寸草心爱老敬
期刊
温岭市坞根镇位于浙东南乐清湾畔,温岭西南方,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素有“山坞花香日落迟,迴龙溪明人更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积淀,曾荣获“国家级生态镇”“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坞根镇团委下设14个村团支部,共有团支部委员42名,团员632名。2018年团温岭市委联合坞根镇团委探索青春助力共同富裕的综合性青年服务项目“青春小镇”就坐落在坞根镇省级最美乡村花溪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期刊
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青年向上,国家向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
期刊
为增强基层团组织战斗力,凝聚各行优秀基层青年,发挥青年在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建设中的力量,浦江共青团探索“山中青年”培育模式,让共青团在基层社会刷出存在感、提升影响力、提高贡献度。  2020年农村基层组织换届以来,基层还存在团干部来源单一、组织力量仍然薄弱、青年集聚效应不明显、社会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青年选择返乡就业创业有增多趋势,新农人、农创客、青创客等逐渐兴起,但他
期刊
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在班团组织建设、人员设置和运行机制一体化上做出了明确的改革指导意见。面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培养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要加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团班协同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践中立足人才培养根本,因时而进、因势而化的育人创新举措。党团班三者协同的本质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三者协同运行的根本目的是
期刊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既是党和国家的殷切期盼,也是对青年的明确要求。新时代青年要主动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成长养分,勇担民族复兴重任,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要学“四史”、强信念、长志气。“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