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结合现代医学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观察清肺汤联合西药规范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比较两者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胸部CT影像学检查等相关指标,评价清肺汤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痰热壅肺证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中药清肺汤联合西药抗感染规范化治疗,对照组运用单纯西药抗感染规范化治疗方案,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证候改善状况、实验室检查指标、胸部CT吸收率以及在治疗过程当中发现的不良反应。通过使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后,从而客观评价清肺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结果:1疾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经过14天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86.21%,两组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疾病疗效标准、中医症状总评分及症状完全改善时间,经过14天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89.66%,两组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患者发热、咳嗽、咯痰、胸痛等症状及体征评分及症状完全改善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症状完全改善时间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实验室检查:治疗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改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浓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浓度下降水平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胸部CT影像学检查:治疗前两组胸部CT的炎性渗出影,影像学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胸部CT的炎性渗出影均有好转,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部CT炎性渗出影的消散吸收程度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肝肾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1清肺汤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痰热壅肺证疗效显著;2清肺汤能改善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喘息气粗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肺部湿啰音),降低中医症状总评分,缩短症状完全改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3清肺汤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相关炎性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水平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4清肺汤能够促进胸部CT渗出影的影像学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