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部公房(一九二四至一九九三)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在日本战后文坛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第二次战后派”的代表作家,安部公房因其自身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以及受到西方存在主义的影响,对社会现实中人的存在以及人在困境中的挣扎抱有极大的关怀。日本战败后,经历了战后极度的贫困以及短暂的经济恢复期,便迎来了经济高度增长期。但是一下子进入到经济、社会生活都发生天翻地覆的现代都市生活,日本国民内心充满焦虑,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化,异常化,人们因陷入主体性丧失而感到不安。安部公房关注这一状态下的日本社会以及日本国民,在作品中表现人们的不安的同时,突出地体现了主人公试图摆脱主体性丧失的困境,寻求出路所作的努力。因此,本文以《赤茧》(一九五〇)到《箱男》(一九七三)等几部作品为中心,使用文本分析,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阐明主人公无法摆脱主体性丧失的原因,并进一步考察主人公们各自的行为以及困惑。主人公在面临主体性丧失时,从其各自的行为以及困惑的变化,进而窥探出作者安部公房的创作态度。本文包含序章和终章,共由五章构成。序章先是简单介绍了安部公房的生平,以及他的文学创作,然后主要叙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先行研究等内容。第一章以《赤茧》(一九五〇)和《兽群奔向故乡》(一九五七)为中心,首先对引起主体性丧失的“家”和“故乡”这两个概念分别进行了考察,继而对主人公由于主体性丧失而被动采取的行动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从结尾处主人公们主体性确立失败,来进一步探讨安部公房设置这一结局的寓意。第二章以《他人的脸》(一九六四)、《箱男》(一九七三)为中心进行分析。详细考察了主人公因受到他者的否定、疏离而在社会中丧失其自身的位置,陷入主体性丧失困境时的不安以及两者完全相反的抗争行动。继而探讨在这一时期,安部公房从上一章关注的地理上的存在根据这一外部问题,转向了城市的人际关系这一内部问题的变化。第三章,主要对《砂女》(一九六三)进行考察。首先是对主人公陷入主体性丧失的原因进行考察,然后通过对都市生活和沙穴生活进行详细分析,认识到两者的一致性。并综合以上分析,对曾经费尽心思逃脱沙穴的主人公,最后却主动回到沙穴,放弃逃走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对主人公无法从主体性丧失中摆脱出来却仍坚持反抗的设定进行分析。终章,归纳总结各章的内容,并展望今后的课题。安部公房通过这些作品,给读者一个启示:无论是因为故乡的丧失、人际关系的失常,又或者是因为日常性重复等等导致陷入主体性丧失的困境,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地去抗争、才有可能确立自身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