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DDD)是指椎间盘组织在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下发生生物学变性进而引起椎间盘力学特性改变,使邻近的骨关节、韧带发生相应变化,造成脊柱不稳,甚至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尽管这种脊椎退变性疾病非常普遍,但对它的病理生理学特性与其它疾病比较还知道很少。在人类的儿童期,来源于脊索组织的大而圆的髓核细胞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软骨样细胞。流行病学的研究已经阐述了间盘退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是其分子生物学机理现在还了解很少。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退变间盘中细胞成分少,且大多代谢都相对静止以及丰富的细胞外基质。 因此,对椎间盘细胞的mRNA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是探索其发病机理的良好途径。以前研究椎间盘细胞细胞基因表达方法是应用定性的或半定量的PCR技术,但是这些技术的敏感性都很低。实时定量PCR技术可以利用很少的样本对兴趣基因在短时间内在转录水平上做高敏感性的定量分析。随着9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一项极具时代意义的前沿生物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诞生了。美国Affymetrix公司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率先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992年,该公司运用半导体照相平板技术,在1cm~2左右的玻璃片上原位合成寡聚核苷酸片段,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块基因芯片。同时,探针的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和计算机分析等技术也随之发展。1995年,第一快微矩阵基因芯片(Microarray)在美国Stanford大学诞生,标志着基因芯片技术步入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期,基因芯片技术中的信息集约化和平行处理原理,使其具有无可比拟的高效、快速和高通量的特点,对基因多态性,疾病相关性及基因药物的开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将大量的靶基因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玻片等载体上,用荧光检测和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一次实验中可以对大量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快速、准确、高效的检测。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到细胞内多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