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较CFG桩复合地基的工程实践经验而言,CFG桩复合地基的理论基础相对落后。论文依托国道319线漳州段改线一期工程流传特大桥工程和深厚淤泥地层现浇箱梁施工控制的相关研究课题,围绕厦门漳州地区(以下简称厦漳地区)深厚淤泥地层复合地基沉降与控制开展研究。通过滨海地区软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现场地基基础沉降观测数据、CFG桩复合地基固结沉降机理分析与模型建立、Flac3D数值建模分析以及深厚淤泥软土复合地基适用性分析,开展了深厚淤泥地层复合地基沉降作用机理分析与控制研究,重点围绕CFG桩复合地基固结机理与沉降预测分析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开展厦漳地区软土工程力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CFG桩复合地基的成桩材料的特殊性,结合依托工程现场施工过程,提出了 CFG桩桩身不透水假定,建立了 CFG桩复合地基一维固结方程,并给出了方程的解析解。2.基于CFG桩复合地基一维固方程的建立过程,对CFG桩复合地基三维固结进行了理论推导,建立了 CFG桩复合地基三维固结方程,并在轴对称条件下,利用方程的边界条件,从理论上证明在桩体不透水的条件下,CFG桩复合地基固结只发生在竖直方向。3.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初步考虑地基土的成层状况,在CFG桩复合地基一维固结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 CFG桩复合地基双层地基固结方程。并给出了 CFG桩复合地基双层地基固结方程的解析解,结合取特殊值法与控制变量法,得到一维双层CFG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时间—固结度函数。4.结合现场沉降观测数据,开展了淤泥地层复合地基适用性分析,指出挤密砂桩对厚度较大的淤泥地层地基处理的不适宜性,深厚淤泥地层的处理方式以水泥搅拌桩与CFG桩复合地基相对为适宜。5.建立了不同条形基础CFG桩与水泥搅拌桩深厚淤泥地层复合地基处理数值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CFG桩软基处理技术在淤泥软土地层,尤其是深厚淤泥软土地层(淤泥层厚度≥4~6m)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6.基于CFG桩复合地基一维固结方程理论,建立了 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预测模型,并结合现场沉降监测数据,对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