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审美之“韵”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i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韵”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重要范畴,是中国美学高度浓缩的思想结晶。“韵”最早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它与音律密切相关,表示音声和谐之意。此后,韵历经先秦两汉的萌发与开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博兴与实践、隋唐的演进与深化、宋元的独立与全兴,直至明清时期的成熟与总结,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美学体系。在审美活动中,“韵”应用于人物品鉴时,往往从人物的个性之韵、生命之韵、生存之韵着手,探讨个体的气质、风度,最后直达超脱玄远的市美之源。在山水自然的市美观照中,韵由魏晋时期的淡然清净到唐宋的寄情于山水,走向明清时期对人性的终极关怀,最后深化成对人类心灵的观照,将审美的追求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绘画的审美过程中,他重视“气韵生动”,要求绘画中有“生动”的“气韵”,不仅仅体现人物的形似,更主要的是抓住人物的神似。在书法的创作与市美欣赏活动中,它讲求“萧散简远”之美,追求“妙在笔画之外”,体现出无功利、无概念的审美倾向。在文学作品的品鉴中,魏晋时期主要重视作品的声色之韵,讲求诗文所达到的音律和谐之美,到了范温则推崇余意之韵,陆时雍讲求余情之韵,王士祯总结历代文艺创作中对神韵的论述,最后形成了“神韵说”,对以韵为核心的中国审美文化做了系统的概括与升华。
其他文献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以及声学性能的改进,除了需要花费精力对组成系统的单个零件进行细致的分析设计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整个悬架系统以及组成系统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
民俗文化是构成人类文化学和民族文化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文化遗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切入点,民俗文化所涉及到的内容是
宋代笔记是汉语词汇、汉语史的重要资料。宋人笔记涉猎广泛,其中涉及不少古、近代语言现象,分析研究其中的词汇现象,可以丰富汉语史研究,为南宋词汇研究提供史料依据。  本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