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中,冲突无处不在,危机无时不有。大到国家,小到组织和个人,时刻都面临着危机一次又一次的不断挑战。处于“会转型”、“经济转轨”、“教育改革”关键期的中小学也在切身体验着不安全感的增加。中小学人口高度密集、学生自身防护能力差、社会关注密切等特点决定了中小学危机除具有隐蔽性、突发性、急迫性、破坏性、复杂性等一般危机的特点外,还呈现出一些诸如多元性、持续性、扩散性、社会敏感性及教育性等自身的特性。近年来,受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突发事故、校园意外、教育伤害、师生冲突、生源缩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危机频繁发生。为了保证中小学的正常运行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危机管理受到学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对学校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集中于高校领域。中小学危机管理的实施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引以及成功模本的借鉴。同时受学校自身情况及管理者能力的限制,目前我国中小学危机管理中普遍存在师生危机意识缺乏、危机管理能力不高、危机教育与演练流于形式、信息沟通不畅、心理干预缺失、法制不健全等问题。笔者据此提出针对中小学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危机恢复等三个环节的建议和对策。具体而言,在危机预控阶段,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消弭危机于无形;在危机应对阶段,要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妥善处理,尽量缩减危机带来的损害;在危机恢复阶段,要兼顾“有形损害”和“无形损害”的恢复,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改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