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历来被众多研究学者所关注,但是国内学术界对王阳明身体伦理的思想鲜有论述。随着21世纪身体伦理学研究的兴起,我国身体伦理学理论建设亟需资源。王阳明的哲学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身体伦理思想,本文通过采用文献法、历史唯物主义法、比较法、调查法,试图对王阳明的身体伦理思想予以挖掘和梳理,通过这项研究为我国身体伦理学理论建设提供资源,并为现代人养生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相应启示。明朝中叶,随着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崛起,新生的社会经济关系迫切需要新的社会意识辅之以存在。思想上,经过两宋时期儒释道三家的交融借鉴,儒家思想得以升华和完备,但与此同时理学也成为了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的工具,人们迫切希望从中解放出来,王阳明的身体伦理思想就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王阳明的身体伦理思想与中国古代思想家是一脉相承的,王阳明继承了先秦时期的贵身思想,将人自身的小宇宙打通,进而论证了其万物一体的思想。王阳明身体伦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四部分:在“物我身体观”方面,王阳明提出了“万物一体”论,认为万物之心与自心产生于一个本体,具有同源性。从万物归结于“气”的同一性出发,论证人与人之间感觉上的相通性,进而在道德层面加以升华,将“气”统归与人的“良知”通过把握万物一体的同一性进而阐发出万物皆有“良知良能”的思想,为万物相通提供了可能性。在“自我身体观”上,王阳明提出了“身心合一论”。他认为一个人的身与心是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进而得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观点;在“修身养生观”上,王阳明并未将身心分开对待,而是将二者的存养指向了同一个修养方法。基于“万物一体论”王阳明倡导身心同修,在修身方面,王阳明主张通过养气以成就“内丹”,在养心方面,他主张“以真乐养真心”,只有做到同时修养身心,才能够达到身心的和谐;在“道德修养观”上,他倡导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是实现身心合一的必要途径,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算真正之知。王阳明将“知行合一”纳入了“致良知”的方法论中去,为后世之人实践他的理论思想提供了有益的路径。王阳明的身体伦理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其“心即理”的思想要求每一个人反观内心,激发了人们去除本心的遮蔽,恢复本心的至善动力,为每个人成圣成贤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他认为以“良知”为头脑既可以静处体悟也可以在事上磨练,最终实现道德自觉。其思想摒弃了以往人们将养生与养身对立起来的修养方法,将身心视为一体的他认为养生的前提必然是存养自己的正气,人通过养气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身心合一的境界,使得身体康健,心灵澄澈,对现代人的养生具有借鉴意义。但与此同时,其思想由于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不足,其思想中仍然缺乏对“心”的明确界定,道德实践的操作性不强,其“身心合一”的思想为现实中人们冲破道德的藩篱提供了可能,却也为社会的动荡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他的思想也未能摆脱儒家思想中的一些缺陷。基于王阳明对身体和心体关系的深刻认识,其理论对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患关系的改进也多有启发。启发了医务工作者从“万物一体”的思维方式中出发,学会与患者换位思考。基于“身心一体”的理论,启发了医务工作者要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全方位的身心关怀。为现实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