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因能加剧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而被认为是有害生物之一。高原鼠兔呈镶嵌式分布特征,说明只有在生境适合度较高的地区存在致灾可能。虽然气候和地貌决定着高原鼠兔分布区的可能性,但是生境内植物和土壤因子决定了其是否真正分布。因此,确定决定高原鼠兔生存的植被和土壤因子,有助于判断那些区域是高原鼠兔潜在的致灾风险区。然而目前关于高原鼠兔与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因子关系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因能加剧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而被认为是有害生物之一。高原鼠兔呈镶嵌式分布特征,说明只有在生境适合度较高的地区存在致灾可能。虽然气候和地貌决定着高原鼠兔分布区的可能性,但是生境内植物和土壤因子决定了其是否真正分布。因此,确定决定高原鼠兔生存的植被和土壤因子,有助于判断那些区域是高原鼠兔潜在的致灾风险区。然而目前关于高原鼠兔与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因子关系的研究主要限于种群密度与植物群落和土壤因子关系的描述,并没有遴选出影响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关键生境因子,这限制了采用关键生境因子模拟预测该地区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变化。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高原鼠兔是该地区常见的小型啮齿草食动物,被视为高寒草甸退化的主要生物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以青海湖流域刚察县和共和县境内高寒草甸为对象,通过分析了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变化与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的关联性,遴选出决定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关键生境因子,并利用遴选的关键生境因子建立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预测模型,为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高原鼠兔的生态防控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其他地区高原鼠兔栖息地风险评估提供借鉴。主要结果如下:1、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栖息地植物群落盖度、多样性指数、禾草类植物生物量和优良牧草所占比例具有高度关联性。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加,植物群落盖度、禾草类植物生物量和优良牧草比例在两个样点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刚察研究样点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从359个/hm2增加到1312个/hm2时先增加后降低,而共和研究样点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从137个/hm2增加至597个/hm2时表现为增加趋势。然而,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植物群落高度和非禾草类植物生物量在两个样点均无显著关联性。2、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土壤水分含量、水分储量、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具有高度关联性。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水分储量在两个样点均呈降低趋势,刚察样点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和碳氮比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从359个/hm2增加到1312个/hm2时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全氮则逐渐降低,共和研究样点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和碳氮比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从137个/hm2增加到597个/hm2时表现为增加趋势,土壤全氮则先增加后降低。然而刚察样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关系不显著,与土壤酸碱度呈现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而共和样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孔隙度呈现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土壤酸碱度无显著相关关系。3、发现植物群落盖度、Patrick丰富度指数、土壤全氮和土壤碳氮比是影响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高原鼠兔栖息地其种群密度的关键生境因子。主成分分析和最小数据组分析结果表明,当单个样点单独分析时,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因子在刚察和共和研究样点不具有共性特征,其中刚察研究样点影响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关键生境因子主要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碱度,而共和研究样点影响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关键生境因子主要是植物群落盖度、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容重、全氮和碳氮比。当两个样点综合分析时,影响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关键生境因子主要是植物群落盖度、Patrick丰富度指数、土壤全氮和碳氮比。4、利用遴选的关键生境因子建立了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高原鼠兔栖息地其潜在种群密度的预测模型。采用两个地点综合分析时遴选的关键生境因子建立模型时,Patrick丰富度指数因模型选择时而被去除,最终采用植物群落盖度、土壤全氮和土壤碳氮比建立了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高原鼠兔种群密度(X)的预测模型:X=-88.613 Cover-191.144 TN-19.494 C/N+9777.88(R2=0.837),其中X表示高原鼠兔种群密度,Cover表示植物群落盖度,TN表示土壤全氮含量,C/N表示土壤碳氮比,为判别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是否存在高原鼠兔致灾风险提供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养殖模式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家畜的饲养和养殖场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将传统的饲养模式“高饲草+低精料”适当转变为“低饲草+高精料”的饲养模式,对于绵羊的育肥有积极的影响。适宜的饲草比例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饲粮的作用,进而影响绵羊的生长性能和肉质性能。高山美利奴羊作为新培育的毛肉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适应性强,养殖效率高等特性。目前,围绕高山美利奴羊育肥性能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为此,本研究选用
种子内生菌群包含多种细菌和真菌,可以影响植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种子内生菌通常由种子传播并为其宿主植物提供有益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青藏高原(QTP)高寒草甸植物的种子微生物组多样性及潜在功能。在2017年9月,选取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8种植物种子和4个不同地区的垂穗披碱草种子样,并利用Illumina Miseq DNA测序技术,对种子微生物组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8种植物种子的
众所周知,非洲猪瘟暴发和严重流行之后,2020年我国生猪价格创历史新高。国家和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和颁布恢复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养殖企业积极推动复产和扩大规模与产能,生猪养殖恢复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叠加,2021年对于生猪养殖企业实属不易,
冷中子照相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如聚合物、金属、磁性材料、多孔介质、流体和凝胶以及生物分子研究。同时随着用途不断加深和细化,对冷中子成像的分辨率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制作高分辨冷中子成像探测器成为了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高分辨冷中子成像探测器的各组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对于CCD与高分辨荧
罗布麻是一种分布广泛、抗性强、利用价值高的资源型草本植物,在医疗保健及防风固沙等方面广泛应用。随着罗布麻野生资源的急剧缩减,人工大规模种植罗布麻已成为开发利用罗布麻的重要途径。阿勒泰戈宝茶股份有限公司自2011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罗布麻以来,虫害问题逐年凸显,已经成为限制罗布麻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在明确罗布麻蚜和罗布麻绿肖叶甲物种地位的基础上,研究了这两种主要害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调查了不同
大量线状工程施工穿越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区时不可避免的会形成大面积广泛分布的工程取土迹地,而这些工程取土迹地植物和土壤的恢复不仅能够修复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而且能够提高线状工程基础的安全性。目前青藏高原工程取土迹地植被恢复集中于恢复植物群落和天然植物群落的比较。而高寒草原分布区较高寒草甸分布区相对干旱,两种植被类型区工程取土迹地植物和土壤养分恢复是否趋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揭示工程取土迹地
甘肃省地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地域宽广,生态区分布较多。为此,分析甘肃省内黄土高原-黄淮海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蒙宁干旱草业生态经济区、西北荒漠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3个典型生态区域21个奶牛场生鲜乳的乳蛋白率、乳脂率、非脂固形物、乳糖含量以及Pb、Cr、Hg、As、Cd等重金属含量等品质性状的季节动态,定量了日粮组成、饮水、气候、饲养规模对生鲜乳
目的在内镜检查前,常需使用消泡剂进行术前准备。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消泡剂尚有不足之处。本文尝试建立一种体外发泡模型,对目前临床常用消泡剂的去泡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在目前市面上经国家批准的各类食品消泡剂(edible defoamer,ED)中,筛选一种去泡效果良好的消泡剂,与去泡效果最佳的医用消泡剂(medical defoamer,MD)进行对比,初步评估其去泡效果,为未来研发一种应用于消化内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草食动物,也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往往通过多种行为影响着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变化。刈割是高原鼠兔通过咬断有效洞口周围高大直立植物而维持开阔视野,以规避捕食风险的行为,因此,刈割必然会改变有效洞口周围植物群落组分和结构。然而目前关于高原鼠兔刈割行为的认知仅限于发现天敌,而其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研究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放牧地是N2O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动物排泄物是排放的关键来源。在全球范围内,科学家们对寻找以植物为主导,减缓土壤N2O排放的新方法的兴趣日益浓厚。本文探讨了不同禾草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理的认识。本文以中国草地常见禾草(早熟禾(Poa annua)、高羊茅(Festuca el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