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民幸福安康及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关。重视群众体育,推进新世纪群众体育跨越式发展是新世纪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以我国2013年及2007年两次群众体育参与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的现状,我国未来群众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13年群众体育参与和经常体育参与的比例均高于2007年,提高的幅度较明显;群众参与体育的主要动机丰富多样,主要是健身、消遣娱乐、防病治病;体育活动的项目主要是健步走和慢跑、小球类等;活动地点主要选择在单位或小区体育场所、公共体育场馆、公路街道边、公园等;群众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人数比例比2007年有提升;经常参与体育健身的人群的体质状况要好于不参与体育健身的人群,城镇人群体质状况好于乡村;没兴趣、缺乏时间、懒惰、缺乏场地设施是影响群众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除此,体育参与程度还受到经济、文化、职业因素影响制约。纵向比较,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群众体育获得了快速发展,体育参与率逐年提升,体育场地设施有明显改善,但与发达国家横向比较,体育参与率不高,体育消费偏低,体育场地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未来群众体育发展赖以的社会环境既存在着积极影响一面,也存在着负面影响一面。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化,生活质量提升,抑制现代文明病的蔓延等将成为促进我国未来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与有利条件。而传统观念影响,应试教育存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电视网络冲击将会一定程度阻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依据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基础,也依据对我国未来群众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我国未来群众体育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生活化趋势更加明显;群众体育需求及内容方式将趋向丰富多元,个性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快与开放程度提升,体育物质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体育消费水平提升,体育消费结构将趋向合理;群众科学化健身意识增强,锻炼更注重科学性;农村体育将成为群众体育发展新增长点,但城乡不平衡依然存在;群众体育参与率将继续提升,但“马鞍型”格局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