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酚A (Bisphenol A,BPA)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常规的实验室分析耗时繁琐、成本高,难以满足大量样品的现场快速检测需求,亟需发展高效灵敏、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近年来,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荧光探针,在化学分析、生物组织成像、免疫分析以及微生物的检测方面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探针相比,量子点具有摩尔消光系数大,荧光量子产率高,吸收光谱宽,发射光谱窄而对称,斯托克斯位移大,耐光漂白和化学降解特性好等诸多优点。本文以双酚A为目标分析物,突破量子点标记抗体的传统思路,利用量子点对羧基化的BPA人工半抗原进行标记,研究量子点标记BPA半抗原的荧光特性;同时,考察量子点标记BPA半抗原与BPA抗体特异结合后荧光强度的变化,以及加入目标分析物BPA后由于免疫竞争反应导致的荧光强度随BPA浓度的变化规律,阐明量子点标记BPA半抗原均相免疫反应定量检测BPA的原理。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利用碳二亚胺(EDC)法,成功将氨基量子点偶联到了BPA人工半抗原上。通过激发荧光光谱和发射荧光光谱的分析,确定标记物的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31rim和615nnm。(2)量子点标记的BPA半抗原与BPA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后,标记物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当BPA抗体和标记物浓度比为2:1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约为初始荧光强度的2倍左右;同时,荧光强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反应时间20min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3)由于目标分析物BPA与量子点标记的BPA半抗原直接竞争BPA抗体,因此双酚A的存在会抑制BPA抗体特异结合导致的量子点标记BPA半抗原荧光增强。BPA的浓度对数与其对荧光抑制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线性回归方程为I=21.7781ogC+71.24(I为荧光抑制率,C为BPA浓度对数),R2=0.9999,线性检测范围为0.001ppm~10ppm,抑制中浓度IC2o=7.68ppb, IC50=168.38p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