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旧”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常用反义词,其在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句法层面等都存在对称与不对称的现象。本文以三个平面等理论为基础,结合语料具体考察了“新”“旧”这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旧”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常用反义词,其在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句法层面等都存在对称与不对称的现象。本文以三个平面等理论为基础,结合语料具体考察了“新”“旧”这对反义词的对称和不对称情况。首先,“新”和“旧”在构词方面具有不对称性,“新”在构词方面,其构词能力要远远地高于“旧”,“新”的使用频率也比“旧”高得多,同时,“新”“旧”在构词时,总是“新”在前,“旧”在后,二者呈现不对称的情况。其次,“新”“旧”在作句法成分时也存在不对称,在作相同的句法成分时,“新”的使用频率也高于“旧”;另外,在作状语时,有些情况下只能用“新”,有些情况下只能用“旧”;而且“旧”作定语时,可以重叠使用,而“新”不可以;除此以外,“新”不可以作“穿”“用”等表使用意义动词的补语,而“旧”可以。再次,本文对“新”“旧”的词义演变途径进行详细的考察后,发现“新”的义项比“旧”的多,语义引申范围比“旧”广。在语义感情色彩上,“新”引申出了褒义义项,而“旧”却引申出贬义义项。最后,本文对“新”“旧”的不对称现象的原因探讨主要是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两个角度展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是“新”不仅和“旧”是反义词,还和“老”“故”“陈”构成了反义系统,这样就使得“新”和“旧”呈现出不对称。语言外部主要从认知因素、心理因素、经济原则、礼貌原则等角度进行原因分析。一般来说,人们都有力求精简、力求正面的思想。因而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新”,“新”的使用范围比“旧”广泛,使用频率更高,从而使“新”“旧”呈现出不对称性。
其他文献
<正>老师碰到的麻烦之一是学生不讲卫生,这是你不应该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当这个学生因此而受嘲弄并对他的角色产生排斥时。如果学生在小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学和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使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也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以笔者在印度尼西亚中文世界华语学院的教学经历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课堂录音等方式,对中
针对新媒体技术在当今发展过程中的优点,结合少数民族新闻播报存在的挑战,对新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地区新闻播报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析,以期少数民族地区新闻报道质量能够得到整体
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指的是测试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影响,它可以分为正面反拨效应和负面反拨效应。本文笔者以在华韩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新HSK对特定国家应试者影响的差异,
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基于描述性反馈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描述性反馈与动机的关系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思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
汉语的副词作为虚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甚至有人把副词比作汉语的经络,贯穿于汉语的语句,同时它的意义相对较为抽象,难以把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涉
电力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用于计量和保护的重要设备,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校验。因此,研究适于现场测量的手持式互感器测量仪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论文研究了一种多功
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是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路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对中小
中国和蒙古国近年来的多领域合作吸引了一大批蒙古国的中国文化爱好者来华。内蒙古与蒙古国在地理环境和语言上的天然联系,使其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对蒙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