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苏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单中心经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及转归,为规范的主动脉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提供经验。 方法: 收集本中心2012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因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中重度狭窄于本院神经内科行支架植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指标、既往病史、治疗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间血管事件等,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预后,终点指标主要是3个月、6个月不良预后(mRS≥3分)及2年后卒中复发事件;比较不同亚组(前循环系统 Vs 后循环系统亚组、症状性 Vs无症状性亚组、年龄<69岁Vs ≥69岁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并在基础上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方法建立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结局预测模型。 结果: 共纳入132例主动脉弓上颅外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平均NIHSS评分分别是3.0和2.5);术前与术后残余狭窄率分别是90%和18%。3个月、6个月不良预后(mRS≥3分)分别为14例(10.6%)和13例(9.8%);2年后卒中复发事件共9例(6.8%)。与3个月良好预后组相比,不良预后组表现出更高的症状性狭窄比例(P=0.02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14 mmol/L的患者更多(P=0.022)。与6个月良好预后组相比,不良预后组症状性狭窄(P=0.042)、血糖 ≥7.0 mmol/L的比例更高(P=0.05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14 mmol/L 的患者更多(P=0.016)。发生 2年卒中复发事件的患者既往冠心病史(P=0.039)及卒中病史(P=0.029)及血糖 ≥7.0 mmol/L 的比例更高(P=0.053)。在多变量分析中,症状性狭窄、血糖 ≥7.0 mmol/L与3个月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症状性狭窄、血糖 ≥7.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4 mmol/L与6个月不良预后仍旧独立相关;既往冠心病史、血糖 ≥7.0 mmol/L与2年后卒中复发独立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症状性狭窄联合血糖 ≥7.0 mmol/L(症状性狭窄+血糖 ≥7.0 mmol/L)预测3个月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既往冠心病史+症状性狭窄+血糖 ≥7.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14 mmol/L预测6个月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89;既往冠心病史+血糖 ≥7.0 mmol/L 预测 2年后卒中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 0.806。与后循环患者相比,前循环患者既往高血压史比例更高(P=0.001)、血糖值(P=0.031)及术后残余狭窄率(P<0.001)更高,而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临床结局无明显差异;与无症状性患者相比,症状性支架植入患者入院收缩压、白细胞计数、围手术期并发症、3 个月不良预后比例更高(均 P<0.05),但6个月不良预后(P=0.069)及2年卒中复发事件(P=0.792)无差异。与<69岁的患者相比,≥69 岁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更低( P=0.045 )、谷丙转氨酶水平更低(P=0.018)、肌酐及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P=0.004;0.031;0.017),而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临床结局无明显差异。 结论: 1、接受支架植入的主动脉弓上颅外动脉症状性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更高,但远期(6月-2年)预后良好;不同支架植入部位(前后循环)及年龄(<69岁与≥69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及远期预后无差异。 2、对于既往有冠心病病史、基线血糖≥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4.14mmol/L合并主动脉弓上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植入术,其 6 月内发生不良预后及2年内再发卒中风险更高,对此类患者应该在术后给予更加规范的随访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