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以慢性肾炎的文献资料和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归纳常见临床表现,探讨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症状规律和特点,提炼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主症、次症和一般症状,探索建立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诊断标准。2通过选择研究对象,筛选数学挖掘方法,对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方法和质量的评价等环节,探索建立证候诊断标准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文献研究分历代医论、近代医案及期刊文献3大部分。采用课题组统一制定的慢性肾炎肾阳虚证调查量表,分别对三大部分进行资料采集。历代医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近代医案及期刊文献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模型筛选采用Enter法和Stepwise法,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评价采用ROC曲线分析方法,归纳出常见临床表现,提炼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主症、次症和一般症状,探索建立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诊断标准。2临床研究采用临床调查的方法,利用课题组制定的“慢性肾炎病例观察表”及慢性肾炎综合调查量表对251例慢性肾炎(其中肾阳虚证127例,非肾阳虚证12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症状调查。应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模型筛选采用Enter法和Stepwise法,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评价采用ROC曲线分析方法等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症状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提炼出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常见症状及主症、次症和一般症状,为建立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诊断标准的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1.医论部分总结慢性肾炎肾阳虚证常见症状,包括水肿、小便短少、脘腹胀满、腰膝酸痛、大便溏稀、舌质淡胖、畏寒肢冷、咳嗽吐痰、纳差食少、小便不利、脉沉、气喘、苔白滑、面色淡白、面色暗黑、脉无力共16个。2.医案部分获得正向影响慢性肾炎肾阳虚诊断的因素共9个,包括面色淡白、面色暗黑、水肿、小便短少、恶心呕吐、畏寒肢冷、大便溏稀、纳差食少、舌质淡胖等症状。3.期刊部分获得正向影响慢性肾炎肾阳虚证诊断的因素共7个,包括小便短少、水肿、畏寒肢冷、纳差食少、大便溏稀、苔白滑、脉沉等症状。4.临床调查部分获得正向影响肾阳虚证候诊断的因素共6个,包括纳差食少、小便短少、水肿、畏寒肢冷、苔白滑、脉沉等症状。5.根据既往四诊症状描述排序习惯,结合数据挖掘获得症状频率排序高低,归纳、总结并提炼出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主要症状:包括面色淡白、面色暗黑、水肿、畏寒肢冷、小便短少、纳差食少、腰膝酸痛、大便溏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等共11个,拟定以此作为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诊断标准。其中水肿、畏寒肢冷、小便短少为主症,共计3个;面色淡白、纳差食少、腰膝酸痛、大便溏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等为次症,共计7个;面色暗黑为一般症状,共1个。通过比较发现历代文献资料研究结论与临床调查研究结论吻合性较好。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并确定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面色淡白、面色暗黑、水肿、畏寒肢冷、小便短少、纳差食少、腰膝酸痛、大便溏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等共11个症状,拟定以此作为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诊断标准。通过比较研究,确定慢性肾炎肾阳虚证的主症和次症,其中主症3个:分别为水肿、畏寒肢冷、小便短少;次症7个:分别为面色淡白、纳差食少、腰膝酸痛、大便溏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一般症状1个:面色暗黑。采用定性与半定量结合,主症加权的积分模式,创立了慢性肾炎肾阳虚证诊断标准判断方法。通过本项研究,可以证明经过正确选择研究对象,筛选数学挖掘方法,对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方法和质量的评价等环节,初步拟定出来的慢性肾炎肾阳虚证候诊断标准适用于科研和临床,具有准确、可靠、实用的特征,可广泛用于中医各种证型诊断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