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胚胎及仔鱼变态发育中Pitx2基因的组织学定位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hanica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鲆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有着与其他海水鱼类不同的发育过程,主要是在其早期的生活史中有一从仔鱼向稚鱼转变的变态发育现象,经过变态其右眼最终迁移到身体的左侧,而使两只眼睛位于身体的同一侧。伴随右眼的移位,仔鱼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如果眼睛迁移失败或逆转,都将给牙鲆苗种培育造成极大的不利。因此,研究牙鲆变态过程中右眼移位的不对称发育现象,无论是对牙鲆变态机理的理论阐述还是对牙鲆苗种培育的生产实际,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此本论文以前人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为基础,以牙鲆的胚胎及仔鱼为研究对象,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从组织学角度研究Pitx2基因在胚胎及仔鱼中的表达定位。 论文一部分是以牙鲆胚胎及早期仔鱼为研究材料,运用整体原位杂交方法研究Pitx2基因在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及变态前的仔鱼中的表达定位。实验结果发现:Pitx2基因在胚胎中有表达,且表达的区域为胚胎的中胚层,中胚层最终会形成仔鱼的内脏器官;对变态前的仔鱼,可以在仔鱼身体的头部、内脏器官区域发现有Pitx2基因表达,且在内脏器官区域的表达明显高于头部区域,在内脏器官中的表达很强,同时,还可以发现随着仔鱼的发育变大,表达的区域由仔鱼的内脏器官表达占优势而转向在头部表达占优,头部的表达明显在增强。对于变态前不同时期的仔鱼,Pitx2基因在头部表达的范围也有所差异,在前期,只在头部的眼睛周围表达,而到了后期,却过多的表达在眼睛的后缘区域。另一部分是以变态期间的牙鲆仔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仔鱼右眼移位阶段Pitx2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Pitx2基因在仔鱼右眼移位的不同阶段都有表达,且表达的区域主要在眼睛周围的肌肉和结缔组织中,其次是仔鱼的内脏组织如肠以及身体其它组织;随着右眼的移位,在头部不同组织表达的丰度也在发生变化,越到后期在眼睛周围组织表达的范围越小,内脏器官的表达也呈现相同的趋势。除此,在第二部分,还研究了Pitx2基因在牙鲆成鱼各组织的表达定位,结果发现到了成鱼阶段,在成鱼的不同组织如肝脏、肌肉等中都没有发现有该基因的表达。本次实验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牙鲆仔鱼的变态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为最终阐释牙鲆右眼移位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对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的三角帆蚌进行3×3杂交试验,对所得的6个杂交群体和3个亲本自交群体从早期生长性能、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进行比较研究.1、110日龄时的生长.各群
本文研究了双齿围沙蚕配子的发生过程,配子的超显微结构和受精过程的显微观察以及不同温度和光照时间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卵子的生长状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详述了配子发生各
本文对国内外鱼类消化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消化酶生化的角度,探讨了军曹鱼胚后发育阶段主要消化酶的性质。主要研究了军曹鱼胚后发育阶段(仔稚幼鱼)不同日龄不同消化酶(蛋
该文通过所测得的D-loop序列对刀鲚与湖鲚作了种下的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RAPD数据从分子水平上对二者在遗传结构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获得了包括凤鲚和短颌鲚在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分别对同源和异源精子激发淇河鲫雌核发育胚胎发育过程中7种同工酶(LDH、MDH、ME、EST、SOD、POD和α-AMY)的表达情况、异源精子激发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