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稀土元素对镁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成型性及耐蚀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微量钆(Gd)和钇(Y)元素的加入不仅能细化镁合金组织、提高合金强度,而且能改善镁合金的抗蠕变性能、耐蚀性及铸造成型性能。在Mg-Gd-Y合金中,Mg24Y5相和Mg3Gd相是最为常见的时效稳定相,它们与镁合金的界面直接影响合金界面性能和力学特性。本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Mg(001)/Mg24Y5(011)和Mg(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元素对镁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成型性及耐蚀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微量钆(Gd)和钇(Y)元素的加入不仅能细化镁合金组织、提高合金强度,而且能改善镁合金的抗蠕变性能、耐蚀性及铸造成型性能。在Mg-Gd-Y合金中,Mg24Y5相和Mg3Gd相是最为常见的时效稳定相,它们与镁合金的界面直接影响合金界面性能和力学特性。本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Mg(001)/Mg24Y5(011)和Mg(001)/Mg3Gd(111)的界面结构、能量和电荷性质。分析了Mg24Y5和Mg3Gd相对Mg-Gd-Y合金强度的影响,提出界面结合强度和错配度、界面间距、体相晶系和端接原子4变量间的关系:Wint=F(θ,μ,d,ε)。本文进行了镁合金相界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工作,希望为后续开发Mg-Gd-Y合金提供理论依据,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于Mg(001)/Mg24Y5(011)界面,共有四种不同终端界面结构,分别为:Mg2+Y1+Y2,Mg2,Mg1和Mg2+Y2-Mg(001)/Mg24Y5(011)界面。Mg2+Y1+Y2终端的界面分离功最大,为1.04 J/m~2,界面间距是1.26(?),即为最稳定终端界面。Mg2+Y1+Y2终端界面电荷密度聚集程度和原子吸引靠近现象最为明显,且界面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强于Mg基体,但是弱于Mg24Y5体相。界面处主要依靠Mg-Y和Mg-Mg金属键结合,Mg原子的s、p轨道和Y原子的d轨道杂化,加强界面强度。Mg-Mg和Mg-Y原子成键对界面结合强度贡献不同,Mg-Mg作用力类似较弱的Mg基体内部,因此主要靠引入新的Mg-Y键,增强界面结合力。虽然Mg(001)面最可能与Mg2+Y1+Y2终端的Mg24Y5(011)表面形成最优界面,但界面最薄弱点在Mg(001)侧。这表明晶界处萌生微裂纹继续扩展时,更有可能向Mg端扩展,从而引起合金的破坏。(2)Mg(001)/Mg3Gd(111)界面有7种终端,分别为:Gd-HB;Gd-T;Gd-B;Mg1-T;Mg1-HB;Mg2-T;Mg2-HB-Mg(001)/Mg3Gd(111)界面。7种终端界面的分离功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Gd-B>Gd-T>Mg1-HB>Mg2-HB>Gd-HB>Mg1-T>Mg2-T。Mg1-T终端的界面分离功最小,为0.65 J/m~2,而Gd-B终端分离功最大为1.32 J/m~2,因此为最稳定终端选择。Gd-B终端界面处电荷大量聚集,且原子以金属键和离子键形式结合,从而提高界面结合强度。电荷态密度分析表明Gd原子的d轨道和Mg原子的s、p轨道在2.5~5 e V范围内发生了明显的轨道杂化,同时Mg原子自身的s轨道产生剧烈的杂化,促进了原子间的成键,加强了界面处原子的结合力。(3)根据最稳定Mg(001)/Mg24Y5(011)和Mg(001)/Mg3Gd(111)界面分离功分析结果,Mg基体内部的界面分离功约为0.8 J/m~2,Mg/Mg24Y5界面分离功同比提高30%,而Mg/Mg3Gd提高多达65%。对Mg24Y5和Mg3Gd而言,后者界面稳定性高于前者,对镁基体的强化效果更好。Mg3Gd和镁基体间界面更稳定,Mg/Mg3Gd界面处电荷聚集明显,原子杂化也强于Mg/Mg24Y5界面。Mg3Gd的界面强化效果促使Mg-12Gd合金力学性能提高,而Mg24Y5在时效后期稳定性减弱,对于合金界面强度提高也比Mg3Gd更弱。因此实验中应当尽可能获得更多的Mg3Gd体相,以提高界面强度。通过体相/镁界面分离功与错配度、界面间距、体相晶系、端接原子间关系,总结出界面结合强度准则为:Wint=F(θ,μ,d,ε),并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朝着体积小型化和功能多样化的趋势高速发展,这对电子器件封装工艺及互连焊点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n-Ag-Cu系无铅钎料合金因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已经在微电子封装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Sn-Ag-Cu系钎料合金的熔点较高,并且Ag的添加会导致焊点中脆性金属间化合物(IMC)的产生,从而导致焊点可靠性下降。本文使用泡沫Cu来增强Sn3.0Ag0.5Cu(SAC305)钎料
菠萝蜜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以及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多酚由于具有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抑制肿瘤等生理作用,在众多营养物质中备受关注。结合多酚主要与膳食纤维(DF)通过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可以采用碱,酸,酶法等方式将结合多酚释放出来,DF在胃肠中不能被消化利用,消化后的富含结合多酚的DF残渣到达结肠后被微生物和微生物酶破坏共价键从而释放出结合多酚,游离在系统中的结合多酚被人体吸
菠萝蜜年产量高(可达30 t/hm~2),但其种子作为主要副产物经常被丢弃,菠萝蜜种子含有约20%的蛋白质,研究表明,菠萝蜜种子分离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8.39%,高于大豆蛋白(37.79%),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蛋白质来源。起泡性是蛋白质主要的功能性质之一,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菠萝蜜种子分离蛋白的起泡能力较好,具有成为良好发泡剂的潜能。但与动物蛋白相比,菠萝蜜种子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仍有一
鲫鱼作为杂食性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性鱼类,深受我国消费者欢迎。本研究中,为了探讨我省引进的中科5号鲫鱼和本地优良鲫鱼品种(彭泽鲫)的养殖经济价值及其肌肉营养成分,我们选择江西省鄱阳县乐丰镇的“江西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赣中片技术试验推广站”进行中科5号鲫鱼和彭泽鲫的养殖试验。每种鲫鱼各在3个大小一样、面积为16亩的池塘里养殖;养殖模式均按鲫鱼和草鱼3:2的比例混养,即每个池塘中鲫鱼30000尾,
赣南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被称为“柑橘之王”,是江西省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脐橙外表鲜美、香味浓郁、口感酸甜,是世界上消费最多的水果作物之一、属于水果中的佳品。脐橙营养丰富,含有精油,类黄酮、类胡萝卜素、酚酸、柠檬苦素以及维生素等多种有益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抗突变,降胆固醇水平及调节免疫力等生理功效。脐橙成分的累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成分性质和含量会随着品种
中国是芝麻及其产品的第二大进口国,芝麻制品的风味则是影响消费者认可度的重要因素,而其独特的风味形成与热处理过程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芝麻品质的改变,并着重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芝麻挥发性物质及脂质组成的影响,以期为阐释热处理过程中脂质参与风味形成的机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黑芝麻为原料,分别采用油浴、焙烤和微波等方式在不同强度下进行热处理,观察其对芝麻组成和芝麻粕抗
高内相乳液(HIPEs)作为一种内相高度浓缩的乳液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然而用于其制备的传统乳化剂(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或无机固体粒子)在食品领域的使用常受工业化生产成本或潜在的安全隐患而被限,故而近年来绿色、安全和可持续的高内相乳液制备方式成为了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组分以其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且其具有一定的两亲性,可用于乳液体系的制备和稳定。本
钛合金具有出色的低密度、高结构强度、优异的耐腐蚀性,以及高断裂韧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都被广泛应用,已成为3D打印技术中最普遍的金属材料之一。其中TC4由于其优异的打印质量及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在SLM领域被广泛研究。然而由于SLM设备尺寸和工艺的制约,SLM技术目前只能满足中小型复杂构件的制造,把小尺寸SLM零件连接成更大的零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所有的连接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一类典型的III型铜蛋白,广泛分布于果蔬类囊体,在果蔬酶促褐变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钝化PPO活性是控制果蔬褐变的有效途径。缓冲液这类模型体系为PPO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食品组分对PPO的影响被忽略,导致PPO在缓冲与实际食品体系中的抑制存在较大差异。果胶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组分在果蔬及其制品中广泛存在,探究果胶对PPO活性及酶钝化的
本文通过添加不同含量单一稀土Y和复合稀土Y、Sm元素来研究其对AZ91D镁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技术以及熔体超声工艺、热处理工艺等强化手段,分析稀土元素对AZ91D合金的作用机理,并探究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制度及获得最佳性能下的添加量。研究表明:复合添加稀土Y和Sm对AZ91D合金的作用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添加稀土Y对AZ9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