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在光纤激光器信号调制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h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调Q和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是利用调Q或锁模技术将连续激光输出转变为脉冲激光输出的脉冲光纤激光器。被动调Q和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由于不需要外加调制器以及电源模块,使得整个激光器系统集成度高、体积小。因此,对于被动调Q和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可饱和吸收体是被动调Q和锁模光纤激光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获得脉冲激光输出的核心。性能优异的可饱和吸收体有“通强光阻弱光”的效果,这个“强光和弱光”指的是激光光场强度的大小,一定光强的激光会将可饱和吸收体漂白而无损耗通过,光强弱的激光会被大量损耗。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是市场上工艺相对比较成熟,应用也十分广泛的可饱和吸收体元件,根据工艺参数的调控可在光纤激光器中实现从纳秒到飞秒的脉冲激光输出,性能稳定,但是SESAM也有一定的缺点,SESAM的工作波长范围窄,一般只能在某个特定的波段范围内工作;另外,SESAM的生产工艺复杂,需要在超洁净环境下使用分子束外延(MBE)设备,导致其生产成本高昂。近年来,二维材料可饱和吸收特性的发现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这其中包括过渡金属硫族化物(TMDs)、拓扑绝缘体(TIs)、黑磷(BP)等。虽然部分二维材料应用于光纤激光器中能产生脉冲激光,但是仍然具有很多的不足,例如:石墨烯的调制深度小、黑磷容易被氧化等。在这当中TMDs种类繁多,很多尚未被探索,有望发现一种新型的可饱和吸收体材料解决SESAM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二维TMDs可饱和吸收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展了对二硫化钽(TaS2)、硫化铌(NbS2)和硫化钨(WS2)等几种新型二维TMDs在光纤激光器中信号调制的应用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作为TaS2粉末的分散剂,利用液相超声剥离得技术获得了TaS2纳米片分散液。将TaS2分散液与聚乙烯醇(PVA)的水溶液进行混合、超声和烘干,形成了TaS2可饱和吸收体薄膜,首次使用TaS2可饱和吸收体(TaS2-SA)薄膜放入掺铒和掺镱光纤激光器中获得了调Q和锁模脉冲输出。在TaS2-SA调制的调Q掺铒光纤激光器中,重复频率为11.57 k Hz-19.87 k Hz可调,对应的脉冲宽度在17.67μs-6.5μs之间变化,最大的脉冲能量为6 n J。将TaS2-SA应用于掺镱光纤激光器,获得皮秒的锁模脉冲输出,其脉冲宽度窄至573.5 ps,中心波长和重复频率分别为1059.77 nm和9.58 MHz。(2)使用与(1)相同的方法制备了NbS2可饱和吸收体薄膜。使用NbS2-SA薄膜在掺镱光纤激光器中,获得了纳秒的锁模脉冲输出,脉宽为2.8 ns,中心波长、重复频率分别为1060.8 nm和9.157 MHz。同时,基于NbS2-SA在1μm光路中也获得了稳定的调Q信号,在130 m W的泵浦功率下,获得了调Q脉冲序列,其脉冲周期为45.9μs,脉冲宽度为6.5μs。(3)研究了WS2-SA在被动锁模掺铒光纤激光器激光输出特性。通过磁控溅射法结合后期硫化处理在硅片衬底上制备出WS2薄膜,利用干法转移,将制备好的WS2通过聚苯乙烯(PS)从衬底上转移下来,获得WS2/PS复合薄膜可饱和吸收体,随后将薄膜放入掺铒光纤激光器中,调制得到了锁模脉冲,脉冲的重复频率为7.93 MHz,对应的周期为126.2 ns,脉冲宽度为945 ps,信噪比为51 d B。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了TaS2、NbS2和WS2在光纤激光器都具有调制效果。在本文中,首次实现了基于TaS2-SA的被动调Q掺铒光纤激光器和被动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首次实现了基于NbS2-SA的被动锁模和在被动调Q掺镱光纤激光器;不同以前经常报道的液相剥离法和CVD法制备的WS2用于调Q和锁模光纤激光器,在WS2-SA在被动锁模掺铒光纤激光器中,通过磁控溅射法结合后期硫化处理在硅片衬底上制备出WS2薄膜,使用聚苯乙烯(PS)从衬底上转移下来,获得WS2/PS复合薄膜可饱和吸收体用于掺铒光纤激光器中。
其他文献
铜基自润滑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和耐磨损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对铜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铜基自润滑材料由润滑组元、耐磨组元和铜基组成。二维润滑组元是层状结构,在摩擦磨损过程中能形成摩擦膜,从而形成低剪切强度的摩擦界面,具有减摩作用;耐磨组元具有高的硬度和比强度,在摩擦磨损过程起到耐磨作用。同时,壳核结构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组分可调等优
[目的]采用高频脉动压力传感器测量在不同激光参数设置、不同根管结构下,Er:YAG激光激活荡洗对前牙单根管模型根尖压力峰值的影响,为临床安全使用Er:YAG激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前牙单根直根管模型(锥度0.06,根尖孔直径0.5mm),激光频率设置为20-50Hz(以10Hz为间隔),单脉冲能量设置为5-50mJ(以5mJ为间隔),激光模式设置为超短脉宽模式。(2)不同锥度(0.02、0
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为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运用领域,同时也对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薄、轻、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成本低和环境友好是大家追求的目标。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运用于各种储能电子元器件,但是有限的容量很难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比能锂硫电池体系成为研发热点。然而,在负极方面,由于锂金属本身活泼性高,存在锂枝晶生长、界面不稳定、体积膨胀,导致库伦效率低、循环性能不佳、安全隐患高等问
压敏胶黏剂(PSA)一直以来在生活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随着人们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重视聚合工艺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的乳液型胶粘剂产品。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黏剂无论从聚合工艺,还是环境保护及粘结性都具有诸多优点,在压敏胶发展领域越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压敏胶黏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压敏胶的使用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包装、卫生、标签等。但是由于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其自身结构特点
作为最重要的能量存储技术之一,锂离子电池发展迅猛,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但电池中石墨负极的低比容量限制了能量密度的提高,开发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从容量的角度看,负极材料拥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硅由于具备众多吸引人的优势而成为下一代负极最有潜力的选择之一。但将其直接作为负极材料使用面临着多重挑战:晶体结构破坏,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界面副反应严重,固有电导率低,这将影响
钙钛矿材料因优异的吸光能力和高的载流子迁移速率,能带连续可调等优异的光电性能,非常有希望制备出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首次诞生于2009年,经过12年的发展,效率飞速攀升,认证效率从最初的3.8%提升至当前的25.5%。因有机成分存在于有机无机混合钙钛矿中,所以易受到水分、氧气、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分解,稳定性差,这也极大地阻碍了商业化应用。随后人们用稳定的无机元素Cs替换原有的有机成分
滑动螺旋副作为常见的直线运动机构,其结构简单,传动比稳定,保证高精度位移的同时能输出较大外力,还可实现自锁功能,因此广泛用于直线重载传动领域。而传统金属材料滑动螺旋副存在摩擦系数较高,机械效率低,振动大,易磨损等问题,制约了螺旋传动的发展与应用,其滑动螺旋副直线传动装置的相关测试技术也比较落后,测试项目也比较单一。随着直线传动装置趋向高速化高效化,对其运动精度、传动效率、结构稳定性、使用寿命等性能
经过千万年的自然选择,很多生物体已经进化出了独特的微观结构,这些微观结构赋予自身优越的性能,以帮助自己在自然界中会更好地生存。贝壳珍珠层是由95%的碳酸钙和5%的有机蛋白质按照“砖-泥”结构堆积而成的,精巧的微观结构使得自身具有极高的韧性。因此,学者们在掌握了这种结构的增韧机制之后,纷纷利用各种方法和不同材料制备仿生贝壳珍珠层材料。本文通过采用“冷冻-矿化”的方法制备制备出无论是结构还是材料都与天
环氧树脂是传统的刚性聚合物材料,常用于水性聚氨酯改性,以改善聚氨酯的硬度低,耐碱差等缺点。但环氧改性乳液容易存在热贮不稳定或改性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课题组以聚碳酸亚丙酯型多元醇(PPC)、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为主要原料,研究了环氧分别在预聚过程、扩链过程加入以及开环后对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性能影响,发现虽然环氧改性可以提高聚氨酯胶膜的性能,但环氧基团的引入通常会影响
低温高湿环境下积冰与覆冰的发生和堆积,会给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以及电力基础设施和运输系统造成高能耗或重大危害,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本文主要从被动防冰和主动除冰两个方面来提高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抗结冰能力,其中被动防冰方面采用直接模板法在样品表面制备微结构,它可以减少水滴与表面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冰的黏附强度,为了进一步加强防冰性能,还引入了可触发多尺度宏观裂纹的多孔结构使冰黏附力进一步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