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人格,悲剧的人生——《苏菲的选择》的人格结构解读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斯泰伦是位杰出的、富有创造力的美国南方作家。他的代表作《苏菲的选择》自出版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先后获得了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而且研究成果颇丰。评论家主要是从叙述策略,创伤理论以及原型理论等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的。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本我、自我、超我,以及相互间的冲突和矛盾和心理防御机制的选择和应用,研究苏菲复杂的内心世界,分析苏菲悲剧形成的原因。  本文共包括5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威廉·斯泰伦和小说《苏菲的选择》以及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第二章对苏菲的本我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苏菲的生本能和性本能。在生本能方面,主要论述苏菲的生存本能和避险本能。在性本能方面,主要论述爱的需求本能和性的需求本能。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苏菲都要竭尽全力去满足本我的各种需求。第三章分析了苏菲不健全的超我,探讨了影响苏菲超我形成的各种因素,比如宗教信仰的缺失,苏菲的反犹太家庭和畸形的社会。第四章探讨了苏菲的自我在协调本我、超我和外部环境中的表现,以及相互之间的冲突所引起的焦虑,并分析了苏菲为了对抗焦虑所使用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了对抗由于冲突所引起的各种焦虑,苏菲采用了压抑,否定和置换的调节机制试图缓解自己的焦虑。通过深入分析苏菲的人格,本文试图研究人的本能冲动与道德制约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苏菲悲剧形成的原因。本文得出结论:苏菲拥有强大的本我,软弱的自我和发展不健全的超我,其人格的不平衡性使其走向了死亡。苏菲的悲剧告诫人们:一定意义上,坚定的信仰,完善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人格的平衡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这些积极因素的作用下,实现“三我”的动态平衡,建立健康的人格,才能预防类似悲剧的产生。
其他文献
图1所示的电路可在实验仪器中的一组大容量离子偏转板上提供20MHz方波.为了获得所需的偏转量,偏转板电压必须达到20~30V,远大于普通逻辑电路系列或驱动器系列所能提供的电压.
2011年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从以扩张规模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几年前,作者在一家磁盘驱动器公司工作.我们有一台需要用方波来控制高压电镀作业的电镀设备.遇到的问题是方波的脉宽以及占空比必须是可变的.此外,脉冲幅度也必须是可调的.图
Sallen-Kev实现的5.25MHz三极点巴特沃兹滤波器具有2V/V的增益,并能以总增益为1驱动75 Ω反接同轴电缆(图1).这种用来重建视频分量(Y,Pb,Pr)和RGB信号的滤波器,其插入损耗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