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历史剧内容创新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历史剧在电视媒体上出尽风头,这是由于在叙事上为了满足大众的心理,采取了模糊历史、解构经典崇高叙事模式、解读大众政治欲望的策略;在对历史与文化的把握上,呈现出消解历史、用现代意识颠覆历史、消解审美内涵的特征。正是如此,历史剧受到不少学者的诟病,国家广电总局频频发文限制历史剧的播映。可见当下历史剧的红火只是短期市场行为,对我国的电视剧产业、文化产业并没有突破。我们的历史剧不能再停滞不前,必须突破这些模式,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对历史与文化进行再阐释,更好地尊重历史,做到历史叙述与艺术叙述的统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融合,挖掘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可制造的文化符号与元素,我国的历史剧才能不落窠臼,才能既在市场上长久不衰,又不受诟病。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历史剧这么多年在原地滞步不前,没有进步呢?表面的原因是没有好的剧本,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编剧体制,因为目前我国编剧的生存现状尴尬,权利得不到保障,自然无心在剧本上创新。所以电视剧内容的创新必须以编剧体制创新为依托。在这一点上,与我们相邻的韩国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向韩国的编剧体制学习,鼓励创新,我们的历史剧才能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基层央行金融统计工作发展现状的分析,从完善金融统计制度、健全规范统计指标体系、强化统计分析、提升统计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改进当前基层金融统计的对策建议。
内科疾病是医院临床上常见的科室性疾病,具有疾病种类繁多、发病原因多样化、护理方法多元化及治疗技术成熟等特点,故在医院医疗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得到了很多医院内科医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创作的中国历史舞台剧作品的系统考察,就创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围绕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情况,着重分析历史观、道德价
音乐是探究人脑高级认知能力的有效窗口,目前有关人类音乐感知能力是否具有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还具争论。鉴于国外学者对接受不同音乐训练程度被试的对比研究,以及不同注意水平
<正>宣传报道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手段之一。基层特别是集团企业子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就必须建立有效的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现象及其竞争力问题就被国内外学者和区域工作者高度重视。人们发现,集群化产业的竞争力和非集群化产业的竞争力明显不同,前者大大超出后者,不仅
长期以来,土地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制度经济学在我国的兴起和我国“三农”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许多
化学肥料对粮食生产乃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回顾李比希、哈伯、维勒以及侯德榜等化学家在整个化学肥料的发展史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对于人们了解化学肥料的历
新药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竞争、高收益的活动,它具有涉及面广、环节多、耗费资金多、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系统操作复杂等特点,由此也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特征。
本文以中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周树人,1881-1936年)的杂文和中国朝鲜族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作家金学铁(1916-2001年)所创作的杂文进行文学比较为研究的目的和宗旨。鲁迅确立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