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分配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大问题,其制度设计是否科学,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公平、正义。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不公平现象,探究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过程中创立的,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建国以来,我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基础上,结合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赋予其时代特征和内涵,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为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思想,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思路,考察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现实语境下列宁、斯大林对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的本质规律,提出了收入分配由生产关系性质决定,分配制度是社会产品按照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进而对未来社会的收入分配方式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列宁、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并明确强调关心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关系是正确贯彻马克思主义个人分收入配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本文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分三个时期对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考察,力求探究其实践运用的真实脉络。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表现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前(1949年至1978年)、经济体制转型时期(1978年至1992年)和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至今)。这三个阶段都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的鲜明的历史特点。再次,本文归纳了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始终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对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目的、方式、公平与效率等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和发展,初步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独具特色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和政策体系,极大的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并有效指导了收入分配的实践。最后,本文立足中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现实,阐释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需要解决和面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思路。
其他文献
采用湿法表面改性的纳米碳酸钙(nano-CaCO3)与VCM原位聚合,制备了nano-CaCO3原位聚合PVC树脂(简称原位PVC树脂),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等。结果表
在“被动扑救森林火灾”向“以预防为主”的森林火灾预防机制转变过程中,通过对寅街镇20年来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起火原因、地域和时间分布进行分析,指出93%属人为野外用火引起,森
本研究以当前出现的“官二代”现象为中心,研究定义了“官二代”与“官二代”现象的概念,分析了“官二代”现象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官二代”现象的治理对策。“官二代”是中
在中国大学生就业竞争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实习似乎正在成为大学生增强就业资本的一个必然选择。美国大学本科生参加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实践工作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美
文章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太一"进行了天文学方面的考察,根据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确认了"太一"所对应的具体星象,其年代为公元前7 627年或公元前8 292年前后,而一万年
蓄电池在电力电源系统中常用作后备电源,它是一种直流供电电源,当主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电力系统中的二次系统通过蓄电池的供电来维持其正常工作。因此,蓄电池的稳定性以及它
在古代美学的范畴体系中,"味"由最初的表示"口舌之味"的感官体验,向"味无味"的人生体验转变,最终成为表达"澄怀味象"的审美体验。"味"范畴的生成及演变是不断和其他审美范畴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时期,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加大,矿产勘查投人连创新高,勘查经费快速增长,加速增长的营业利润和健康发展的地矿经济将矿产市场和地勘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的国际旅游业也迈出了新的步伐。中国现在是一个旅游大国。英语是国际语言,旅游英语为一种特殊的英语文体,掌握旅游英语在中国旅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企业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资金、物质资源为企业带来的财富增值已经不再那么显著,而人的财富增值效果却在不断提升。谁能实现由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