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抑素(SS)阳性细胞、CD68、CD22阳性细胞表达及血清白介素-12(IL-12)、白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探讨T1DM导致胰岛内分泌细胞,浸润胰岛的免疫细胞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正常雄性C57BL/6J小鼠10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及糖尿病实验组。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MLD-STZ)建立T1DM小鼠模型,分别于第3、7、10、14、21、28d测空腹血糖,取胰尾组织及血清,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双标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图像分析及形态计量法进行研究。结果1.与正常组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空腹血糖水平自14d开始升高,28d升至最高(P<0.01)。2.实验组小鼠胰岛数目减少,胰岛面积有所减小。3.实验组IAPP阳性细胞的免疫染色强度逐渐增强,平均光密度自7d开始增高,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IAPP阳性细胞面数密度(NA)自3d开始减少(P<0.05)。4.实验组小鼠胰岛SS阳性细胞免疫染色强度有所增强,平均光密度值自7d时间点开始增高(P<0.05);SS阳性细胞NA自3d开始增加(P<0.05)。5.免疫荧光双标法显示小鼠胰岛IAPP和SS在部分细胞有共表达。6.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时间点小鼠胰岛CD68阳性细胞的NA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P<0.01),但其中10d的NA在实验组相对较低。7.实验组各时间点胰岛CD22阳性细胞的NA值均高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P<0.01),以7d最高。8.血清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清IL-12水平自7d开始增高(P<0.05);而实验组血清IL-4水平与正常及盐水组相比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T1DM小鼠胰岛数目减少,胰岛面积有所减小。2. T1DM小鼠胰岛IAPP阳性细胞数目减少,但表达增强;SS阳性细胞数量及表达均上调;IAPP和SS在部分细胞有共表达。提示IAPP阳性细胞和SS阳性细胞均参与了T1DM的病变过程。3.CD68及CD22阳性细胞在病程早期即浸润胰岛,有可能通过抗原递呈等作用促进了T1DM的发生。4.实验组小鼠血清IL-12增高,IL-4减少,提示Th1/Th2细胞失衡,推测是引发T1DM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