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产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竞争力的经济支撑。但是,智慧产业的发展会由于公共物品、信息外部性和规模经济等市场失灵领域的存在而无法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良性发展,并且智慧产业的发展尚无法由企业进行推动,而主要是有政策推动,这就需要相关政策引导、保障和促进其健康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相关政策的文本分析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政策系统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即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或内容、政策工具。为了更好的促进广州市智慧产业的发展,本文在界定智慧产业并分析其现状的前提下,基于79个政策文本,从政策主体、政策内容和政策工具三个方面对广州市智慧产业政策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涉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关联性分析法和政策的单维和多维量化分析法等。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分析表明:广州市智慧产业发展处于核心位置的政策主体比较明显,政策参与主体的网络规模逐渐扩大,网络的核心主体由市委市政府逐渐向市科技和信息化局过渡,但是制定主体比较单一,联合发文政策不多,参与主体的合作广度和强度不断加大,但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依然有待加强;其次,智慧产业发展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且不同层面政策之间内容的系统性、支撑性仍存在提高的空间;最后,通过从政策工具维度(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和产业活动类型维度(研发、投资、生产和消费)对梳理出来的96条政策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多维分析表明,目前广州市智慧产业的发展主要采用“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和“政府采购”这几种政策工具,另外,针对“研发”产业活动类型的政策相对偏少,可见广州市目前尚未形成综合的智慧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政策工具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增加“环境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对广州市智慧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