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剧意识教育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wei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对死亡、苦难的抗争和超越意识,是人类生命的本质特征。因此,可以认为,人的生命本质就具有悲剧性。这种悲剧性表现为人类以有限的生命去超越无限,以个体生命的偶然去同死亡的必然性去抗争,并始终坚持不懈。悲剧意识是人类生命的根基性意识。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人、提升人、完善人,使个体生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教育要直接面对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灵魂,强调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人存在的价值。教育有责任对人的悲剧性的生存状态加以关注,对青少年进行“悲剧意识教育”,培育学生的悲剧意识也是教育不能推卸的责任。但现实却是由于种种原因,悲剧意识被遮蔽了,正在逐步走向消解。悲剧意识的缺乏能导致人走向盲目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人类及其教育是需要悲剧意识的,这就要求我们开展悲剧意识教育,培育学生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教育并不是要学生形成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更不是要让学生去人为的制造悲剧事件。悲剧意识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悲剧意识教育作为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为目标的活动,它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批判意识、自我意识。悲剧意识教育通过反思、批判和自我意识活动,时刻关注着个体和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从而推动人们对新的生活的自主探寻和追求。悲剧意识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昂扬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激情。悲剧意识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一种超越于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之上的积极的、进取的、正确的、审美的人生态度。它承认人生现实不可避免的永恒的悲剧性,但却敢于正视、勇于暴露人类的生存困境。面对人类的生存悲剧,它不放弃生存,不回避悲剧,而是奋起反抗、超越悲剧。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识读悲剧意识。通过认识悲剧,分别对中西方文化中的“悲剧意识”进行梳理、比较,进一步探讨了“悲剧意识”的意蕴。第二部分:现实教育对悲剧意识教育的遮蔽及归因分析。列举了现实教育对悲剧意识教育遮蔽的种种现象,并对之进行归因分析。第三部分:悲剧意识教育之建构。在分析悲剧意识教育的意蕴的基础上树立了悲剧意识教育的理念,确立了悲剧意识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实现灵魂净化、超越悲剧羁绊、追求生命意义、向往美好生活,对悲剧意识教育的人文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平等交流原则、升华性原则和审美化原则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悲剧意识教育策略。
其他文献
WTO《SPS协定》第4条“等效”是指如果SPS措施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所达到的实际目的与效果一致,那么它们就是互相对等的措施,也就是说其中的一种措施对于其他措施来说具有等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山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高等级公路修建带来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同益突出,由于公路建设具有路线长、边坡数量多等特点,并且在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探工作
胡安国以天理统摄《春秋》大义,将之作为经学义理的最高本体,天理以“理一分殊”的方式得到体现。因此,其在经学诠释上,有着“以理驭势”的义理逻辑:天理通过圣人书法落实于
1月31日,保监会在其网站公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理赔服务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以突出解决车险、农险理赔服务质量不高问题为重点,力争用2-3年时间使财产
会议
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接触一种新的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英语国家文化成为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
评论陈染有很多角度,其中以其“恋父”与“弑父”情结的彰显、对女性隐秘体验的大胆描述以及对“私小说”创作的影响和创新为主,而关于其作品中女性成长的话题,提到的人却不
《基础化学》作为延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影像、麻醉等专业的必修课。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修订了教学方案,调整了每章的教学重点,加强了与医学知识相关的知识点、教学重点知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他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
本研究基于隐喻生涯模式,采用选词填空和句子解释两种测试形式,考查了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儿童在类比情况下,隐喻性范畴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结果发现:小学三至四年级是
在我国普通高校连续扩招,导致出现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背景下,教育质量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在高校,课堂教学仍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决定着高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