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接触一种新的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英语国家文化成为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已成为外语教育的基本观念。诸多学者对文化教学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系统研究,从而促进了文化教学的巨大发展。然而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体现在目的语文化教学上,却完全忽视了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教学。文化教学不能简单理解为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应将本土文化知识的传授包括在内。因为跨文化交际毕竟是一种双向活动,需要两种文化的相互交流,而本民族文化在这种交际中的缺失将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衡,对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极为不利。综览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其存在着一定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大多数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只侧重目的语文化的介绍,而忽视讲授本民族文化,这种单一教学模式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下降;误导了英语学习者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双向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改进这种单一片面的文化教学,以促进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基于这一目的,作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法,在山东省的三所高校进行了一个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外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笔者发现:大学外语文化教学中确实存在“本土文化缺失”现象。立足于对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本论文探讨了导致文化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的原因,阐述了外语教学中讲授本土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对如何在大学外语文化教学中实现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同步融合以完善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包括引言和结论在内,整篇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论文写作的学术背景以及目前中国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第一章回顾了文化教学在中国以及西方的发展历程。回顾显示:关于文化教学的研究确实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大部分研究只是关于目的语文化教学,而母语文化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调查大学外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并据此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是本文的主要目的。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界定了文化的定义和分类,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原则。然后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决定了外语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教学;文化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目的语文化教学,只输入目的语文化知识将有可能导致学习者本民族文化身份的丧失,而深厚的母语文化素养也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实现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同步融合。第三章是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式,作者调查了山东省三所高校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教学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本土文化缺失”现象;而部分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也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部分师生对待本土文化以及在外语教学中融和本土文化教学的态度;教学大纲以及课程的设计,还有教材的编写和测试体系等。第四章是对大学外语文化教学的启示。针对前一章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探讨的原因,作者为改善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文化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策略上的改进以及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指出了本文的局限和以后的深化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将会完善文化教学中对文化、跨文化交际和交际能力的理解,推动与语言教学密切相联系的文化教学的发展。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还可以增强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保证了外语教学最终目标的实现,并可将中国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世界上更多的人欣赏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