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报告不仅有助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还有助于反映企业管理者的受托经营管理责任,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安然”、“琼民源”、“郑白文”和“绿大地”等财务舞弊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严重的不良影响,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较差。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研究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就是为了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防范财务报告风险。虽然,近年来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经验,但与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相比,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众多理论研究表明,经过独立审计师审查的会计报告更加可靠,因此,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受到企业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并能对他们的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另外,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信息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增强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心,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于审计师审计鉴证后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对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基础理论分析。其次,以内部控制基本目标为向导,选取了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可靠性等四个一级指标,违规类型、审计费用率等五个二级指标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度量。再次,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并利用我国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即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小。(2)本文进一步从内部控制质量均值、上市地点、是否ST以及审计费用均值四个视角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偏低;在ICQ小于均值组,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在ICQ大于均值组,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质量相关性不显著;在沪市组,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而在深市组,二者不具有相关性;非ST组,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而ST组,并没有发现二者具有相关性;在审计费用均值的两个分组中,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质量均负相关。(3)本文在模型中引入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质量的交叉项,然而研究发现,审计费用的提高,并没有弱化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等方面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