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能性能研究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ang67236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小到便携式消费电子设备,大到动力汽车系统,储能装置等,对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石墨烯,作为目前世界上已知最薄的物质,在电、光、力、热等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而过渡金属氧化物拥有高理论比容量,安全性能高等优势,许多科研人员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其电化学性能。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负极体系,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以制备工艺安全简便,提高负极材料可逆容量为目的,利用膨化煅烧法制备Fe2O3-石墨烯、CoO-石墨烯和Fe2O3·CoO-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XRD、SEM、TEM,红外光谱等表征技术对其进行物相,形貌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吸附脱附测试研究其比表面积、孔径、孔体积,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首先介绍了采用膨化煅烧法制备Fe2O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对其进行物相分析,产物为Fe2O3,并研究不同还原温度和时间对复合材料的影响。通过SEM观察其形貌,Fe2O3颗粒周围被石墨烯包覆,无团聚现象;TEM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形成大量的介孔结构,粒子尺寸约为50nm。电化学测试表明,质量比为1:3的复合材料在100mA/g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能达927mAh/g,在1000m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达到580mAh/g。其次介绍了利用膨化煅烧法制备CoO-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分析得出产物主要为CoO,并且有少量的Co2O3存在,在不同还原温度,时间条件下得到不同的钴氧化物;通过SEM和TEM观察其形貌,CoO颗粒均匀负载到石墨烯表面,负载量增大,包覆现象明显,存在介孔结构,但也存在少量的团聚现象,孔体积相应减小;电化学测试表明,质量比为1:3的复合材料在100mA/g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能达937mAh/g,在充放电过程中,容量变化明显,但均保持在800mAh/g以上。最后介绍了利用膨化煅烧法将氧化铁,氧化钴两者与石墨烯结合,得到Fe2O3·CoO-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提出制备负极复合材料的新方法新思路。XRD表明通过高温煅烧后Fe2O3与CoO结合生成Fe2O3·CoO,通过观察TEM图,石墨烯边缘很明显存在较大的团聚颗粒,氮气吸附测得孔体积减小对应了团聚现象,粒子尺寸增大至为300nm。电化学测试表明,Fe2O3·CoO-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可逆容量达870mAh/g,不及前两者的可逆容量,但在1000mA/g电流密度下仍能达到560mAh/g。三种复合材料对比分析,Fe2O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最好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该文以什邡某区地下水中氯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布设研究区地下水采样点位,运用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技术规范,对采集样品中的氯化物进行实验测定分析,并且定期连续对研究区地
尾矿是矿业冶炼的废弃物之一,它的堆放不仅大量占用土地资源,同时在表生条件下发生风化作用,释放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和酸性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污染。本文以黄龙铺矿区钼矿
铝-钢异种金属的连接在造船、航空、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然而由于铝与钢之间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差异巨大,很难用传统的熔化焊连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固相连接技术,
高温合金Inconel690(IN690)具有优异的抗腐蚀开裂能力、高强度、良好的冶金稳定性和优良的加工特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蒸汽发动机、压水反应堆中。本文采用DEFORM-3D模拟软件
本论文从镁合金AZ31B的钎料设计出发,研究了镁合金钎料的显微组织和组成相,阐述了钎料和母材AZ31B之间发生的钎焊反应机理,研究了镁合金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形貌和组成相,揭示了钎
学位
由于土壤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和各向异性,使得优先流成为土壤中一种常见的但又难于被捕捉和预测的土壤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形式。土壤水流和溶质在优先流通道中的运移速度远大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