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铁凝小说的人性内核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凝是一位出色的女性作家,本着对生活的体贴和热爱,对人性的关注与思考,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后期的作品,均为中短篇。这一时期的作品寄托着铁凝对人性本善的理想。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其作品已不再是单纯地歌颂人的纯洁向上的性情,而是时而展示人性的复杂状态,时而暴露人性中的种种丑恶。至90年代中后期,铁凝写作手法日趋成熟,作品的主题人性“恶”与“爱、体贴”互为表里。 铁凝由对人类向上精神的礼赞到直面人性的丑陋,表面看是从对人性善的歌颂到人性恶的揭露,实则变中不变的核心就是“扬善”。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反省基调上的“丑恶”的暴露,铁凝希冀这个社会不断反省,建构更加健康、合理的机构,而人也应向着更健康的心态发展。我们在一系列的人性丑恶的表现的背后,看到的是铁凝对人类生活的温厚的关怀。 基于此,本文试从人性视角,对铁凝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分析。论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人性美的出发点。铁凝早期的作品以人性美为基点,如《哦,香雪》直接从正面赞扬美好的人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纯真人性美的向往。而《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比《哦,香雪》对于人性的探索又更进了一步,展示了作者新的思考,除了对人性的赞美,更包含了对个性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消极因素的反思。《永远有多远》和《寂寞的嫦娥》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对那种坚韧和刚劲的精神以及自身人格的清洁和正派的直接的赞颂和肯定,他们在种种社会现实压力下表现出的独特的生活态度都表现了人性中美和善的一面,深层次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永远怀恋。 第二章善恶交织——复杂人性的探索。随着作家阅历的丰富,铁凝不再单纯地歌颂人性之善,而是透过纷纭复杂的社会看到生活的一些荒唐和无奈,在生活的荒唐和无奈中更见人性之善的可贵。随着对人性问题探讨的深入,作者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对人性的负面影响,思考在重压之下扭曲变态的人性,“三垛”和《玫瑰门》是这一主题的代表。《大浴女》是铁凝的一部人性的救赎与净化的精品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净化的坚定探索。 第三章叙述主体人性认知的成因。铁凝在《哦,香雪》的诗情画意之后,逐渐改变细致、温情、柔和的平面叙述风格,转向了对社会的关注,特别是“三垛”、《对面》、《玫瑰门》、《大浴女》等,都负载着鲜明而强烈的社会内容。那些透明的诗情画意被复杂的、更深厚的内在的叙述取代。这样的转变原因何在?一方面是作家对人性认知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缘于作家与读者关系的想象性建构。
其他文献
社会责任型投资(SRI)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崭新投资机制,目前已在西方各国呈爆炸式发展,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引入了SRI投资。我国开展的绿色信贷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是美国当代文坛上颇具影响的作家,其创作生涯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然而,就文学地位而言,冯内古特似乎多少显得有点不尴不尬。他开始时被
本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引言”,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随着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和影响,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已从对比分析和偏
构建和谐社会为清除语言歧视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又对清除语言歧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歧视现象主要是指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对弱势群体的不合理、不人道的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