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872007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加全乳腺根治性放疗的治疗模式已经获得了较满意的局部控制率和美容效果,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根治性乳房切除术。但是,这种治疗模式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保留乳房治疗模式中的全乳腺切线野照射及瘤床追量的放射治疗一般需要6~6.5周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种相对较长的治疗周期,一方面不方便路程远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往返医院接受治疗,并且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另一方面,较长时间的放疗与系统化疗在时间序贯方面存在冲突。其次,部分接受全乳照射的患者(尤其左侧乳腺癌)心脏和肺脏等重要邻近器官受到局部照射,可能会增加这些器官的晚期损伤。此外,接受全乳腺照射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腺水肿、乳腺组织局部纤维化及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等现象从而影响其美容效果。随着乳腺癌患者治愈率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不断的提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善乳腺的美容效果及减少邻近危及器官的放射损伤。据多项研究观察到保留乳房治疗后复发主要在瘤床及其周围,极少数发生在同侧乳腺内其他部位(远离瘤床)。因此,有学者质疑整个乳房照射的必要性,并开始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低危患者进行部分乳腺照射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多项应用近距离治疗技术进行部分乳腺照射的研究均取得较满意的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美容效果。但是,由于近距离治疗技术要求较高,不利于临床推广。因此,有学者开始采用三维适形技术进行部分乳腺加速外照射的研究,虽然目前报道的研究病例数均较少,但结果是令人振奋的。经查新检索,目前国内尚没有部分乳腺照射的研究报道。 目的:选择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低危患者,进行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多叶光栅)加速外照射(APBI-3DCRT)的临床研究,观察患者的急性放射性毒性反应及耐受性,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多叶光栅)加速外照射(APBI-3DCRT)新技术的可行性,以指导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加速外照射的开展。 材料与方法:在2006年5月8日至2007年2月2日期间,共有7例女性病人入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多叶光栅)加速外照射的临床研究。同期有8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接受全乳腺照射(WBI),供临床对照。APBI-3DCRT患者采用8MV的光子线进行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34Gy/10F,每天2次。WBI患者采用全乳腺对穿切线野照射,处方剂量为50Gy/25F,每天1次;然后采用适当能量的电子束进行术床追量10Gy/5F,每天1次。根据RTOG0319计划的评价标准对APBI-3DCRT计划进行剂量学评价。 结果:APBI-3DCRT患者的靶区体积:术床放置银夹且没有缝合的病例术床易于勾画,但其体积较大;而术床没有放置银夹且缝合的病例中,接受区段切除术者较接受肿块扩大切除术者的术床体积增大,前者的临床靶体积(CTV)占同侧乳腺体积百分比也增大(分别为9.9﹪,4.5﹪)。7例患者的APBI-3DCRT计划等级经评价均为Ⅱ级(可接受级别),CTV接受95﹪处方剂量的平均百分体积比为99﹪(98~100﹪),PTV-E接受95﹪处方剂量的平均百分体积比为96﹪(95~99﹪);同侧乳腺接受50﹪和100﹪处方剂量的平均乳腺体积百分比分别为42﹪(35﹪~49﹪)和12﹪(4﹪~20﹪)。接受APBI-3DCRT治疗的7例患者急性放射性毒性反应轻微,耐受性好:治疗期间没有明显的放射性皮肤反应;放疗结束后1周内仅限于皮肤轻度红斑反应、患侧乳腺皮肤温度较对侧稍高、患侧乳腺轻度水肿;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的随访中,7例患者仅表现为乳腺受照射象限的皮肤轻度色素沉着;放疗结束后3个月皮肤色素沉着基本消退、皮肤温度基本恢复正常、乳腺皮肤水肿基本消退。而同期接受全乳腺照射的患者,放疗结束时皮肤反应多数呈明显的红斑反应、乳腺水肿、皮肤温度升高。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的随访中,皮肤色素沉着、皮肤温度升高及乳腺水肿仍然存在。所有病例美容效果评价均为优秀/良好。在放疗结束后的随访中,两组均未发现放射性心、肺损伤。随访期间没有病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结论: 1.开展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APBI-3DCRT新技术,需选择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低危患者。 2.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加速外照射临床靶区的确定是应用三维适形技术实施部分乳腺外照射新模式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术中留置金属标记或术腔不作缝合者,对确定临床靶区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3.本研究7例患者的APBI-3DCRT计划未能达到Ⅰ级(优秀)标准的影响因素可能为: 1)本组57﹪患者接受乳腺象限切除,其CTV与同侧乳腺的比例较大; 2)受原发肿瘤部位(如内象限)影响; 3)本研究因条件所限,采用8MV光子线进行照射,受其剂量建成区的影响致靠近体表处的靶区剂量偏低,建议采用4MV~6MV光子线进行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为宜。 4.APBI-3DCRT新技术对患者具有治疗时间短、耐受性好、急性放射性反应轻微、放射治疗后的近期美容效果优良,初步表明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同样适合接受APBI-3DCRT,其最终放射反应、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有待今后继续随访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术前中心静态视野、电脑动态视野与周边视野检查的关系;评价中心静态视野检查与电脑动态视野检查在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术前视野缺损的危险因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