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教师教育教学的日常要求。但教学不一致的问题在目前课堂教学活动中依然常见,这显示了教师缺乏系统的课堂教学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因此,关注并研究教学一致性问题,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来说是有推进意义的。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一致性问题,从三部分深入研究。第一部分对教学一致性问题进行阐述,包括一致性的概念、教学一致性的内涵、教学一致性问题的含义。此外,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一致性问题的困境,并指出追求一致性的需要和意义。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一致性问题的产生原因。从教师角度出发,阐明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行为随意,对课后教学的诊断模糊,导致教学一致性缺失。其中,针对课堂教学实施,明确指出产生教学不一致问题的三大方面,即目标缺标准、活动无聚焦、过程欠反馈,并结合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实例说明。第三部分,针对教学一致性问题的原因分析,尝试运用修订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中的二维目标分类表来探究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探寻教学一致性的可能。首先,分析和归纳了二维目标分类表的科学框架、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步骤,从理论上说明其指导实践的可行性。然后,借助二维目标分类表这一工具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实现课堂教学一致性的具体路径。路径包括教师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核心进行目标分类;教师要以落实目标达成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要以忠于目标和活动为基础进行课堂评价;最后教师要以二维目标分类表为工具进行课堂教学一致性反思。同时,笔者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小小商店”课堂教学为例,加以验证实现教学一致性的可能,以期为数学教师开展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提供参照,为后续研究者进行数学课堂质性研究提供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