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工业4.0的提出和国家智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颁布,我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超过了50%,机器人技术被更多地应用于智能生产线、家居生活、医疗、服务、科研教育、援助等人机协作领域,协作机器人成为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人机协作场景要求机械臂具有高柔性、安全性、感知力、轻量化、模块化等特性,因而人机协作机械臂的模块化关节通常由结构简单、重量轻、传动比大的谐波减速器和高精度关节力矩传感器构
【基金项目】
: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高精度智能抛光打磨机器人及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编号:YDZX20191400002765);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曲面零件机器人智能超声打磨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903D421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4.0的提出和国家智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颁布,我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超过了50%,机器人技术被更多地应用于智能生产线、家居生活、医疗、服务、科研教育、援助等人机协作领域,协作机器人成为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人机协作场景要求机械臂具有高柔性、安全性、感知力、轻量化、模块化等特性,因而人机协作机械臂的模块化关节通常由结构简单、重量轻、传动比大的谐波减速器和高精度关节力矩传感器构成。谐波减速器利用柔轮变形传递力矩,具有受载变形量大、关节柔性等特点,这类关节处具有柔性的机械臂也称为柔性关节机械臂。因柔性关节复杂的非线性、强耦合动力学特性,影响机械臂控制的平稳性和轨迹跟踪精度,制约了系统性能的提高,所以柔性关节的控制策略是决定机械臂能否向高速、高精度、人机协作方向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柔性关节动力学分析,搭建考虑关节柔性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多信道不确定性柔性关节广义系统流形,并以此系统流形,基于误差状态空间控制框架,对柔性关节机械臂跟踪控制问题展开研究。最终实现柔性关节机械臂跟踪精度提升,稳态误差减小的目标。首先,针对柔性关节存在非线性、不确定性的问题,建立柔性关节动力学模型。分析关节结构组成,确定关节柔性来源;基于磁场定向控制技术搭建永磁同步电机模型;明确传动误差组成要素,确立装配加工误差模型;考虑控制器连续性问题,构建连续非线性摩擦模型;基于柔度模型构建非线性刚度和迟滞模型,搭建关节模组动力学模型。通过辨识实验,获得所需的动力学参数;利用动态面控制方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能及时补偿柔性关节中存在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跟踪误差存在波动。基于前文所建立的单关节动力学模型,搭建柔性关节机械臂动力学模型。面向柔性关节机械臂,建立合理的坐标系,通过坐标转换,推导齐次变换矩阵,利用解析法获得机械臂逆运动学的8组闭合解,保证机械臂运动学求解过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运用级联系统法,将机械臂整体视为刚性机械臂,局部关节为柔性关节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对机械臂整体进行动力学建模,推导机械臂总动能和势能的表达式,搭建柔性关节机械臂动力学模型。采用Simspace对柔性关节机械臂进行物理建模,连杆端动力学的控制输入为电机与连杆之间由柔性产生的力,验证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面向柔性关节动力学模型,构建柔性关节广义多信道不确定性仿射系统的流形,提出基于降阶扩展状态观测器的反步控制策略。通过误差动力学原理进行状态空间变换,将系统模型转化为Brunovsky形式,系统中的多重不确定性捆绑为一个总扰动效应。利用降阶扩展状态观测器及时估计和补偿多重不确定性的特点,结合李雅普诺夫重设计技术处理匹配不确定性的能力,设计反步控制器。理论上分析降阶扩展状态观测器高精度跟踪的瞬态性能。克服了控制器设计依赖模型精度的问题,较好的抑制了模型误差、外扰和变负载等因素造成的干扰,保证了更高的跟踪精度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仿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优越性能。针对前文所建立的广义多信道不确定性仿射系统流形,提出基于最速降线趋近律的滑模策略。为了改善滑模控制器的趋近过程,基于摆线作为最速降线的原理,设计最速降线趋近律,驱使系统状态以最短时间趋近滑模面。采用降阶扩展状态观测器精确估计匹配和不匹配的不确定性,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结合扩展状态观测器设计了滑模控制器,一方面提高了柔性关节的响应速度和跟踪精度,另一方面增强了对扰动、负载变化等不确定性的鲁棒性。仿真和对比实验表明所提出控制策略对柔性关节的控制性能。最后,在柔性关节机械臂上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实验及应用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基于降阶扩展状态观测器的反步控制对多信道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抗扰性,且响应速度快,跟踪误差小;新型最速降线趋近律的趋近时间短,基于最速降线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提高了机械臂系统的跟踪控制精度和扰动抑制能力。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是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二大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87%。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即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一段时间后再重新恢复正常血液循环后,低灌注缺血缺氧脑组织再次获得血液供给时,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更严重的脑损伤现象包括神经细胞死亡、致死性脑水肿等。从而导致大多数的患者都无法完全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明确保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通过观察保元汤对阿霉素诱导损伤的心肌细胞活力、凋亡情况、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血清相关指标、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保元汤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保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与相关文献检
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对轻量化和高性能装备的需求日益增多,内环筋构件在降低重量和提升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成形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成形方法难以保证筋部流线完整,无法满足高承载能力要求,已成为制约装备研制和发展的瓶颈。围绕7A04铝合金内环筋挤压成形中的流线调控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拟、宏微观测试以及挤压成形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挤压道次和挤压方向对7A04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
柿(Diospyros kaki Thunb.)是医食两用的大宗水果,具有多重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富含多酚、单宁、黄酮、色素、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天然活性成分,是极具潜力的优势植物资源。柿单宁作为柿果特有的天然化合物,是柿果生理活性的主要贡献者,对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全面挖掘已然成为推动柿单宁开发应用和柿产业综合发展的首要任务。现有研究表明,柿单宁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辐射等生理功能,其具
外骨骼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可以实现人类智能与机器力量的结合,增强肌体的综合能力,缓解由于负重和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疲劳。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应用于提升士兵在携带更多物资弹药及作业设备后的运动速度与灵活性,也可以应用于工业、建筑业及抢险救灾等劳动强度较大且不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场景中,提升穿戴者防止肌肉劳损和预防职业病的能力。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机构通过辅助装置与人体下肢并排连接,这需要下肢外骨骼机
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能够不破坏、无损伤、无影像重叠地呈现被测物体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及工业无损检测等行业。X射线CT图像重建是将X射线穿透被检物体,利用从多组扫描角度下采集的投影信息重构物体内部断层信息的过程,是CT成像技术的关键环节。投影数据的完备性直接影响着CT图像重建模型的构建及实用化的可能。在医学和工业等行业的实践中,常
药食同源目录中的中草药食材有安全无毒的优点,紫苏和紫苏籽均位列其中,以紫苏和紫苏籽为原料提取出的天然产物种类十分丰富且被证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本论文以紫苏叶(Perilla leave,PL)及紫苏籽榨油后的紫苏饼粕(Perilla seed meal,PSM)为材料提取紫苏多糖,一方面可丰富紫苏天然活性成分基础研发,另一方面可提高紫苏资源的综合利用度。分别对不同品种和时期PL、不同品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系列有着相似症状的临床症候群,广义上帕金森病综合征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PS)和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等变性疾病。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好发,常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等运动症状。多种因素均能诱导产生帕金森综合征,不同类型因素诱导的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某些治疗方法截然相反,故需要根据不同病因分辨。本文将针对两种因素导致的
研究背景尽管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提高了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再通率,但仍有约50%患者卒中后90天时功能预后不良,还有部分患者发展为症状性出血转化(Symptomatic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sHT)、恶性脑水肿和脑疝等恶性病程。因此,早期识别有不良结局风险的患者,对于
研究背景和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的发病率和癌症致死率均高居我国癌症病例的第三位,严重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80%的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进展期,手术或化疗对患者疾病康复均收效甚微,现已有部分生物标志物被用作进展期胃癌的治疗靶点,但疗效仍难令人满意,其原因主要在于肿瘤多基因突变和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因此深入研究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探寻行之有效的防治靶点,将为改善进展期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