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与干扰评估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xw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 CR)是为提高频谱利用率而提出来的一种新无线网络设计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允许未授权的用户以“伺机”的方式接入频谱,同时避免对授权用户造成干扰。可以看出“伺机接入”和“避免干扰”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首要关键技术问题,即频谱感知技术和干扰评估技术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频谱感知技术和干扰评估技术问题,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本论文探讨了频谱感知技术中的分类和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有单节点频谱感知,多节点协同频谱感知及宽带感知问题,并研究了这些问题现有的多种算法,分析了这些算法各自的优缺点,给出了仿真性能图,这些算法的仿真性能曲线及优缺点的分析给硬件实现认知无线电作了较为详细的参考。并且针对OFDM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提出了一种复杂度较低的周期特性检测算法。经仿真,该算法有较好的感知性能。为进一步提高现有频谱感知算法的性能,本论文第二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 SR)原理的频谱感知新方法,研究了随机共振系统应用于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单节点SR感知及多节点协同SR感知框架,将随机共振原理与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中的经典算法结合作检测,理论分析了最优SR噪声的设定及其检测性能,并由仿真得到了其性能曲线图,由仿真图可以看出加入SR噪声之后,其检测性能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频谱感知算法始终都会存在漏检概率,在认知无线电中,漏检情况就表示对主用户(Primary User, PU)的干扰,要避免对PU的干扰,除了寻找更好的感知算法外,再就是要定量地对这些干扰进行估计,然后将对系统的干扰限制转化为对系统的参数设计,以此来满足系统对干扰限制的要求。本论文最后一部分就研究了这方面的问题,考虑了认知用户的密度、位置、数量、传播特性、路径损耗等因素,建立了干扰评估模型,理论分析了主用户干扰总和的统计分布,最后得到了干扰分布的公式。经仿真,由该公式得到的干扰分布曲线和仿真模型得到的分布曲线比较吻合,证明了其正确性及可应用性。
其他文献
由于具有信道频谱利用率高、实现容易(可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等优点,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已成为高速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并被纳入第四代移动通信参考标准。然而,OFDM系统
人物的目标检测和动作识别都是计算机视觉理解领域的重要应用,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安全的高度警惕和重视,该课题逐渐吸引了更多的研究人员。但是由于在动作识别
各种小型化、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的大量涌现,推动了短距离无线技术的蓬勃发展。超宽带技术作为新兴的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之一,在提供高速率数据传输的同时又兼备低成本、低功耗
随着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超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特性的研究为其更广泛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采用传统的FDTD法及改进的FDTD法进行差分运算,建立了固体中的声场模型。首先,采用传统的FDTD法,分别建立了二维弹性固体二阶和四阶差分FDTD法的声场方程,并采用PML法对边界进行吸收处理,以达到使用有限边界代替无限空间的目的。为证明四阶指数差分FDTD算法更有效,在Microsoft Visu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通信事业尤其移动通信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其中通信电源作为通信系统中的动力配套基础,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其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是
学位
正交频分复用(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具有频谱效率高,抗多径衰落,适合高速率数据传输等优点,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随着雷达干扰与反干扰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干扰对抗技术的测试成为众多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主要原因包括测试成本高,组织实施难,附带风险大。针对这些原因,人们开始
α稳定分布是一种比高斯分布适用性更广泛的统计分布。在近二十的时间里,α稳定分布吸引了大量信号处理领域专家学者的注意,人们开始尝试从非高斯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信号处理方
2007(第三届)中国国际水处理化学品展览会和2007(第二届)中国国际造纸化学品展览会于10月22~23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来自包括亚什兰水处理、陶氏化学、道康宁、三井化学、凯
目前,直接体绘制技术成为科学计算可视化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采用直接对所有体素进行处理、输出的方法,重建出具有整体视觉效果的高品质的三维投影图像。传递函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