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不断的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城市周边环境的改变也是巨大的,不透水道路的铺设、可截留雨水植被的减少、城市原有河道的改造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城市的自然气候及其水文效应。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过城市内涝,在持续性暴雨或特大暴雨突发的情况下,城市的排水能力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地面上的积水,使城市出现大面积的积水,产生城市内涝。城市内涝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甚至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对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在城市中建立雨洪模型,对城市雨水、排水管网进行优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城市水文学及其研究方法,综述并比较了国内外城市雨水径流模拟模型,然后详细阐述了SWMM模型的基本原理、具体的计算方法以及子流域的划分和模型参数的选取等,以某校园实际的排水管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该排水管网系统上构建雨洪模型,模拟该排水管网系统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中出水口的径流情况和管网管道、节点的超载情况。 论文最后在解决该区域内涝方面提出调整关键管段的管径和降低区域的不透水性两种措施。分析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中调整关键管径后的管道流量、流速和改变区域不透水性后的管道流量、流速。对比分析管径由DN400改变为DN600后管网的流速情况和降低10%透水性后管网的流速情况,得出改变区域的不透水性可明显减少管道的超载时数,提高区域抗涝能力,为确定管网排水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城市预防内涝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