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平腕立指”针刺手法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与口服中成药归脾丸的疗效作对照,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异,为临床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提供一种有效的、安全可靠的新方法。方法:收集72例合格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平腕立指”针刺手法进行针刺腧穴治疗,以平衡阴阳、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治疗原则,选穴为:脾俞、心俞、百会、四神聪、安眠、关元、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qod,15次(30天)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成药归脾丸,tid,6g/次,30天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完成参加实验者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积分量表、疲劳量表-14、中医证候(心脾两虚证)症状积分量表,然后通过SPSS25.0对记录好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评定疗效。结果:1.纳入病例为72例,脱落9例,实际完成63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比较治疗前两个组性别、年龄、病程、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积分量表积分、疲劳量表-14积分和心脾两虚证症状积分量表积分,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2.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积分量表评定:治疗前后两组CFS症状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两组治疗后CFS症状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疲劳量表-14评定:治疗前后两组FS-14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对疲劳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后两组FS-14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疲劳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心脾两虚证)症状积分量表: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能有效改善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症状。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5.总体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疗效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运用“平腕立指”针刺手法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口服归脾丸。结论:运用“平腕立指”针刺手法针刺腧穴及口服中成药归脾丸均对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但运用“平腕立指”针刺手法针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口服中成药归脾丸,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本研究为临床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