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入量假设包括三个词汇习得的辅助因素:需要,查询,和评辩。该假设对此三因素分别赋予了一定的投入量权重,并认为语言学习者在完成某项附带性词汇习得任务后,对未知单词的记忆效果取决于学习者在处理目标单词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学习者对任务中的目标单词投入量越大,单词的记忆效果就越显著。这一假设成功的解释了某些附带性词汇习得任务中目标单词的习得效果。然而,投入量假设仍有一些细节尚待完善。首先,此假设未将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时间考虑在内。很多研究者认为,任务完成时间对任务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任务完成时间的忽略成为投入量假设的一大问题。其次,关于此假设三个构成因素的投入量权重,仍有两个细节未处理妥当。(1)查询和评辩对目标单词记忆效果的辅助作用能否等同?它们在投入量假设中能否占相同权重?(2)两个等级的评辩在目标单词记忆效果中的辅助作用存在多大区别?是否有必要将评辩分为强弱两个等级?为解决投入量假设的这两个问题,此研究对四个常见的附带性词汇习得任务进行了三组对比。第一组对比通过比较两个具有相同任务完成时间,以及需要,查询和评辩投入量的任务,检验投入量假设在考虑了任务完成时间的情况下,是否仍然成立。第二组对比旨在比较查询和评辨这两个因素对学习者最终的词汇习得效果的影响程度,因此此组对比比较的两个任务具有相同的投入总量和完成时间,但一个任务的查询投入量为1,评辩投入量为0,另一个任务的评辩投入量为1,查询投入量为0。第三组对比涉及了三个具有相同需要和查询投入量的任务,然而它们其中一个任务的评辩投入量为1,另外两个的评辩投入量为2。这组对比是为了检验不同投入量等级的评辩是否带来具有显著性区别的附带性词汇习得效果。三组对比主要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在任务完成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具有相同需要,查询和评辩投入量的任务将产生相似的附带性词汇习得;第二,评辩比查询更有利于附带性词汇习得;第三,不同投入量等级的评辩对词汇习得任务的有效性并无显著影响。这三个结论对投入量假设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通过表现四项词汇任务的优缺点,此研究在指导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其通过任务设计来平衡任务完成时间的方法,则展示了研究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