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智能监控系统的人脸识别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动人脸识别技术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等多门学科,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嵌入式智能监控的人脸识别研究是建立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硬件平台之上的,具有起点高、概念新、实用性强等特点。在实际监控中,人脸识别会受到光照、姿态变化等影响,目前识别精度和识别速率仍难以满足人们的预期要求。本文深入研究了嵌入式智能监控系统中鲁棒的人脸特征描述和高效的人脸识别核心算法。首先,介绍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GM8180硬件平台架构,探讨了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由于嵌入式硬件资源受限,不能只注重高识别率,还需要考虑算法复杂度,因此本文采用复杂度较低且具有线性降维的EPL算法作为嵌入式人脸识别的核心算法。其次,从Gabor小波的生物学背景出发,由于参数化的Gabor小波与简单细胞的感受野模型有着良好的匹配,因此引入Gabor小波表征人脸,将变换后的向量视为独立的样本,增加样本个数,同时对Gabor小波去冗余以保证识别速率。最后,在前述算法的基础上构建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加入了直方图均衡化对图像作预处理,设计了互子空间夹角余弦分类器;并在此系统上,采用快速PCA算法和浮点定点化方法对人脸识别速度进行优化。本文将局部Gabor小波用于人脸表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局部Gabor小波的EPL算法优于直接的EPL算法,在小样本和维数较少时,识别率可以达到95%;将固定点算法和Gram-Schmidt正交化用于快速PCA算法,以及采用浮点转定点的方法,可以达到有效提高识别速度的目的,其训练过程和识别过程的加速比分别为8.86和4.25。因此本文所提出的人脸识别方法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AFR应用系统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跨时代的改变,其在社会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日趋重要。一旦发生网络故障,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可能使整个社会
近年来,随着对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凭借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了空间目标监视领域的研究热点,而空间目标检测作为其关键技术也受到了广
协同通信领域已有的研究表明,就单次协同传输过程而言,参与协同的中继节点并不是越多越好,如何精准的从众多候选中继节点中选择最佳的一个或多个中继参与传输决定了协同通信
电子节气门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以来,已逐渐应用到各种中、高级轿车中。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式节气门,电子节气门系统(ETCS)能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意图以及整车行驶状况确定节
无源毫米波成像技术是通过探测被测场景及目标在毫米波段的自然辐射实现成像的。与可见光、红外成像相比,这种成像技术受气候条件影响小,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与微波相比,毫米
光纤作为当今一种十分重要的通信传输媒质不仅可用于光通信信号的传输还具有光传感的功能,可以用于温度、应力、振动等多个参数的高灵敏度测量并能应用于安防监测(如火警、匪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特别是多媒体无线通信的需求日益扩大,但是无线信道恶劣的传输环境限制了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为了克服恶劣的无线通信传输环境,人
多年来,业界一直认为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是接入网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方面是由于它提供的带宽可以满足现在和未来各种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在解决宽带接入问题上被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观众对文化艺术的要求也随之增长,并使得舞台机械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各方面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数量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拥挤的人群,异常群体事件发生几率也随之变大。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威胁。尤其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