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小细胞癌41例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16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小细胞癌(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科院肿瘤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1例胃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41例胃SCC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6例,男女比为6:1;确诊时年龄在39-84岁之间,中位年龄62岁;胃上部病变31例(75.6%),胃中部3例(7.3%),胃下部7例(17.1%);出现不适症状至最终确诊的时间在1-13个月之间,中位时间为3个月;肿瘤最大直径在2.5-15.0cm之间,平均最大直径为6.5cm;38例(92.7%)以手术为初始治疗方案,其中25例(61.0%)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13例(31.7%)行姑息性手术,3例(7.3%)仅行化学治疗。初始的Ⅱ、Ⅲ、Ⅳ期病人分别为2例(4.9%)、31例(75.6%)及8例(19.5%)。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11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0.7%、46.3%和36.6%。患者的总生存期与肿瘤的最大径(X2=5.565)、体重变化(X2=3.688)、手术的根治程度(X2=11.747)以及是否复发(X2=17.966)有关(P<0.05)结论胃SCC是胃恶性肿瘤中的罕见病理类型,临床误诊率较高,其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胃SCC的主要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跟腱胫骨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   我科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26名诊断为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进行同种异体
目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高雌激素和激素代谢的不平衡有密切关系。长期的持续的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的暴露可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雌二醇属于内源性雌激素,在女性激素表达
目的:   通过连续动态监测颅内感染小儿的床旁动态脑电图(EEG),记录病程中动态脑电图结果和变化趋势,分析不同脑电图异常表现的临床预后,探讨连续床旁动态脑电图可否作为估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