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做出的概括性衡量。由于以往GDP未将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害的价值纳入核算体系,所以所得结果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经济增长状况,因此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即扣除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害价值的国内生产总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国家中部地区经济崛起发展战略的中心力量,探讨如何使湖北省的经济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有利于促进湖北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早日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目标和任务。本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湖北省经济发展是否偏离了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并采用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阐述该指标以及其中各部分的含义。接下来,基于第一部分对于绿色GDP的阐述,由于其中环境损害价值部分涉及到对各环境指标的影子价格的核算,所以运用LSA估值方法,解释影子价格,为通过幸福感数据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定价奠定理论基础。主要方法是以湖北省城镇居民幸福感为研究对象,匹配湖北省区县一级环境污染数据,建立有序Logit模型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居民幸福感研究数据来源于CHIP2013年的最新数据,环境污染数据包括空气污染数据(NO2、PM10)、水污染数据(COD、NH3-N)与城市生活垃圾(waste)数据。本研究的贡献之一在于,单独对湖北省的环境污染物进行定价,并且采用区县一级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各环境污染物与居民幸福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地,根据LSA估值方法,即环境商品的系数和收入的系数可以被用来估计环境商品的支付意愿(WTP),我们得出6种环境污染物的影子价格,并纳入到对湖北省绿色GDP的测算中。在进行绿色GDP的核算中,以往的研究是从绝对量的角度进行环境污染成本的核算,本研究的贡献之二在于从变动量的角度将环境污染成本纳入到绿色GDP的核算中,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环境污染成本较上一年份的变动量,从而对2008-2016年间湖北省绿色GDP变动量进行核算,判断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是否偏离了可持续发展轨迹。研究发现,2008-2016年间,湖北省绿色GDP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2009-2011年、2012-2014年间,湖北省绿色GDP呈现回落趋势,结合弱可持续性理论,说明在这两个期间,湖北省经济发展偏离了可持续发展轨迹。而关于偏离可持续发展轨迹的原因,在于湖北省的空气污染成本存在增大趋势,且其变动幅度超过了当年GDP的变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