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协调开发策略研究——以天津运营地铁1号线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各大城市全力发展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我国己经全面进入了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时代。但是由于我国城市轨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建设中还没有实现整体开发,往往是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调整各自为政,两者在规划管理上脱节问题凸显。因此,从规划角度入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协调开发策略,促进地铁沿线土地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为沿线土地后续开发建设提供依据,而且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协调开发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天津运营地铁1号线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从宏观层面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的探讨入手,揭示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总结东京、哥本哈根、伦敦和莫斯科这些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结构互动发展良好的经验,以期对天津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其次,通过中观层面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总结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的模式及演化规律,并借鉴香港、深圳、连云港和苏州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协调的经验,为天津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的协调开发提供参考。再次,以天津地铁1号线为例,采用圈层分析、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整体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来分析目前沿线土地利用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沿线具体的功能分区划分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依据以上理论和经验分析,从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天津运营地铁1号线与沿线土地开发协调的原则,并针对不同的功能分区特点提出协调发展策略。
其他文献
青海省循化县作为多民族接壤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灿烂的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双重因素下,当地聚落和民居呈现出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性,其中,循化县尕楞藏族乡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产业格局带来的新的城市格局,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产业员工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暂时性、过渡性的居住生活成为了他们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生
随着全球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医院作为人们维护健康、治疗疾病的特殊场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建筑的设计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住区作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场所,其安全问题更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现有的城市安全防卫规划体系并不完善,特别是
随着近年来大型赛事的接踵而至,我国体育场的建设蓬勃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由于政府、设计单位对于建设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政府对于标志性的过分强调和各城市间在建设规
随着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建筑正趋向于复杂化,非线性建筑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这种复杂化逐渐导致传统设计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非线性建筑设计
研究表明,传统乡镇聚落有着极高的社会、自然、历史、人文及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的不断延伸,在现代文明、经济发展以及旅游开发活动的冲击下,某些聚落独
本文以制度分析为研究视角,引入制度经济学的若干概念及理论,经由对宅基地制度变迁的梳理,及对实地调研资料的分析,旨在对厦门市“空心村”治理问题提供具备可执行性的制度改
高校土木学科实验室建筑是土木学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特殊实验室建筑。工艺和结构形式较复杂,如何对选址布局、建筑单体和外部环境等设计进行优化,是高校土木
梯道自古以来就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步行体系的建立、公共空间的形成、场所氛围的塑造和交通活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而山地城市中的梯道空间更被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