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剖面思维的山地城市梯道空间设计研究——以重庆主城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ny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梯道自古以来就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步行体系的建立、公共空间的形成、场所氛围的塑造和交通活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而山地城市中的梯道空间更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角,它鲜明的地域性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解析、提炼、继承与发展它的特色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本文研究的山地城市梯道空间分为三大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为基础性研究:第一章提出梯道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的背景、意义和作用,并对本文所研究的梯道空间的概念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第二章对梯道空间的基础概念进行阐释,提出梯道空间的三层限定要素:原生界面——地形;近地界面——梯道、堡坎、平台;围合界面——建筑。第三章提出研究梯道空间的理论方法——剖面思维,首先对剖面思维的内涵与特性加以整理和提炼,再以梯道空间三层界面为研究的切入点和逻辑线索,总结出以剖面思维作为研究方法的梯道空间解析思路。  第二部分为解析性研究:在第四章中以梯道空间的原生界面(地形)为切入点解析梯道空间在不同地形片段下的分形特征、布局结构、宏观意象。在第五章中以近地界面(梯道、堡坎、平台)为切入点解析梯道空间的本体空间形态、剖面拓扑形态、空间组织与邻接关系、空间的行为效应。在第六章中以围合界面(建筑)为切入点解析梯道空间围合程度、比例尺度、形式美感、空间内涵。三个章节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研究深度为层层递进。  第三部分为策略性研究,在第七章中把剖面思维作为策略研究方法,结合第二部分的解析性研究成果,提出梯道空间设计的指导原则和优化方法,最后联系实际案例,选取当前山地城市特色梯道案例进行分析和整合。  本文研究的山地城市梯道空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景梯道,而是穿插于城市密集建设区内的竖向街道,是具有明确清晰的空间限定和围合度的积极完型空间,与建筑相生相成,互为图底。它赋予了梯道以新的内涵和全新的定义,是山地城市公共生活中各种行为的发生器,是不可或缺的通路和场所。因此笔者认为,在山地城市设计中,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们应当对梯道空间这个古老的空间类型付诸更多的关注,使它的特色得以传承,并使其在山地城市特色空间的设计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在新能源技术尚未得到突破的当前,能源危机已经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切实问题。节能、绿色、可持续等词频繁出现在各种场合,作为占据地球上能源消耗头把交椅的建筑业,也不可回避的将
青海省循化县作为多民族接壤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灿烂的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双重因素下,当地聚落和民居呈现出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性,其中,循化县尕楞藏族乡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产业格局带来的新的城市格局,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产业员工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暂时性、过渡性的居住生活成为了他们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生
随着全球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医院作为人们维护健康、治疗疾病的特殊场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建筑的设计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住区作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场所,其安全问题更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现有的城市安全防卫规划体系并不完善,特别是
随着近年来大型赛事的接踵而至,我国体育场的建设蓬勃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由于政府、设计单位对于建设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政府对于标志性的过分强调和各城市间在建设规
随着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建筑正趋向于复杂化,非线性建筑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这种复杂化逐渐导致传统设计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非线性建筑设计
研究表明,传统乡镇聚落有着极高的社会、自然、历史、人文及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的不断延伸,在现代文明、经济发展以及旅游开发活动的冲击下,某些聚落独
本文以制度分析为研究视角,引入制度经济学的若干概念及理论,经由对宅基地制度变迁的梳理,及对实地调研资料的分析,旨在对厦门市“空心村”治理问题提供具备可执行性的制度改
高校土木学科实验室建筑是土木学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特殊实验室建筑。工艺和结构形式较复杂,如何对选址布局、建筑单体和外部环境等设计进行优化,是高校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