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UPLC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enru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是菊科飞蓬属(Erigeron L.)植物短草飞蓬Erigeor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其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西藏等地。灯盏花味辛、微苦,性温,归心、肝经。其具有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风湿痹痛、头痛和牙痛等。本文针对灯盏花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相关成分含量测定、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等多项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首先,基于UPLC指纹图谱重点考察了 18批不同产地的灯盏花药材质量,同时进行了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各项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灯盏花UPLC指纹图谱准确可行,与HPLC相比,可大大地节省分析时间、分析试剂等,可作为快速分析灯盏花药材的首选方法,同时可以为其他中药的分析提供借鉴。其次,在灯盏花中灯盏乙素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试验中,测得灯盏乙素为灯盏花的主要成分,且云南产灯盏花中灯盏乙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贵州等其他产区。这与灯盏花属于云南省道地药材的认识是一致的,所以在中药制剂应用中,云南产灯盏花药材可作为首选;在所有的18批药材中,绿原酸含量大多在0.3%左右。最后,本文采用UPLC-LTQ-Orbitrap对云南产灯盏花药材进行了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研究。本文从中药材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比较系统地开展了灯盏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使其质量分析不仅局限于单一试验研究。上述结果可作为对灯盏花质量进行科学有效评价的依据,还可为中药制药过程以及中医临床中灯盏花的应用提供检验方法和理论依据。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采用UPLC法建立灯盏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考察了 18批不同产地来源药材的质量,同时测定了 18批药材中的主要指标性成分灯盏乙素和绿原酸的含量,以此控制灯盏花药材的质量,从而为灯盏花药用资源种植及采收提供科学的依据。2利用对照品比对法,完成灯盏乙素和绿原酸的色谱峰归属,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A版)进行数据分析,确定灯盏花药材对照指纹图谱中的13个共有色谱峰。3采用UPLC-LTQ-Orbitrap液质联用技术,利用其高分离度、高专属性和高分辨率等诸多优势,获得丰富的碎片离子信息,对其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鉴定。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行业领域当中。作为IT技术与信息理念结合的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影响社会各个行业。所以在计
本文对初中语文修辞教学艺术进行探讨。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搜寻课文中运用修辞的地方,明确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次,让学生细品运用修辞的语句,探寻其表达效果。最后,设计相
目的:通过对纳豆发酵中加入中药苦参、板蓝根、漏芦、红花后纳豆激酶活力的改变进行研究,从而筛选出能够提高纳豆激酶活力的中药,同时也将中药之药性融入其中,以便更好地提高
从语言活动设计角度出发,阐述整合课程实施幼儿综合主题活动的实质及其对实施者的特殊性要求,解决当前在实施整合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